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经筋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系由亲神经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其特点为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为单侧,伴有神经痛。因疱疹皮色潮红,且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故中医学称之为“蛇丹”,又因其常发生于腰胁间,故又有“缠腰火丹”之称。临床上疼痛是带状疱疹患者最难以忍受的,针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梦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文献为基础,对中国梦研究起源、中医梦本质的认识、梦的分类、病梦产生的原因、梦证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对梦的研究起源于古人对梦本质及其与生命、生活、健康关系的探索,最早见于哲学、政治、宗教、医学等著作中.梦可分为思梦、病病和征梦等,中医认为梦是心神处于不同状态下的"魂魄飞扬",是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表现形式;病梦的产生原因主要有邪寓致梦、情志致梦、脏腑气血失调致梦,对病梦资料的合理收集对中医学的辨证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赵百孝  余明哲 《中国针灸》1998,18(10):581-583
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诊断和疗效判定依据 ,观察以清心醒神开窍为主针刺治疗 ,对中风失语症患者自发谈话、口语理解、复述、命名 4项基本言语功能及言语相关症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刺明显改善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 ,同时可以纠正言语相关症状 ,是中风失语症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对Apo E~(-/-)小鼠主动脉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并从抑制炎性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角度探讨艾灸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机制。方法:将48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 E~(-/-)小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艾灸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并将16只同龄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小鼠每天常规抓取、固定,并放置假艾灸装置。艾灸组小鼠每天抓取固定,并艾灸膻中穴。药物组小鼠每天采用辛伐他汀0.28 mg/100 g灌胃,所有干预20 min/d,6 d/周,干预14周后牺牲,取材检测。Elisa法测定主动脉内TNF-α、IL-10、MMP-9的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改变。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药物组小鼠主动脉内TNF-α、MMP-9含量明显降低(P0.05),艾灸组,药物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药物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IL-10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2)胸主动脉病理改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主动脉可见明显的AS斑块,内膜破坏,中膜增厚,平滑肌细胞破坏变性,管腔变狭窄。相比于模型组,艾灸组及药物组主动脉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艾灸可以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生长;2)艾灸可以抑制体内炎性反应,并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灸法作为中医学疗法之一在防治脑卒中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灸法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自噬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每组12只。灸法预处理组在造模前给予百会、大椎、足三里麦粒灸3壮/穴,1次/d,共治疗7 d。灸法预处理组末次艾灸30 min后,模型组和灸法预处理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缺血处理2 h后拔除中动脉线栓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仅给予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剥离,而并不插入线栓。再灌注12 h后,对3组大鼠进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区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及NLRP3炎症小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1),灸法预处理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1);②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未见明显梗死灶,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可见明显缺血灶,其中灸法预处理组大鼠右侧脑梗死体积小于模型组(P<0.01);③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灸法预处理组Beclin1、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灸法预处理组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及NLRP3蛋白表达降低(P<0.01);④结果表明,灸法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自噬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艾灸与针刺、中药并称为中医三大疗法。然而,其在使用过程中显现出的不足阻碍了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推广,虽然市场上已有多种形式的灸器,但大部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灸疗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型艾药磁灸器——百笑灸(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 2 0322798.3)。其结构、工作原理及优势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脏疾病发生时出现室速和室早等重度心律失常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其治疗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有研究证明温针灸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降低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等作用,提示温针灸可能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本文旨在通过对温针灸临床作用及机理、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预温针灸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和分析,探寻温针灸介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时机,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烟冷凝物(PM10采取人体可吸入的艾烟部分)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艾烟冷凝物,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荧光显微镜来观察其对A549的细胞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549的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和时间发生改变,具有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0.12g/L浓度的艾烟冷凝物作用于细胞12 h后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05<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艾烟冷凝物可以引起细胞发生凋亡,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A549细胞随着艾烟冷凝物浓度的增加、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引起细胞活力逐渐下降,表明一定浓度的艾烟冷凝物和一定的刺激时间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一定浓度的艾烟冷凝物在较短刺激时间内具有细胞增殖作用,故认为艾烟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可能是艾烟发挥有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引起细胞的凋亡可能是毒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NCBI核酸数据库中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序列, 结合产地分析和形态分析对新发现的一种黑果枸杞混伪品进行溯源研究。通过提取样品DNA, PCR扩增及双向测序, 获得样品的ITS序列。所得序列用ContingExpress软件进行拼接, 截取ITS序列全长;利用 NCBI核酸数据库中已登录的ITS序列进行相似度分析对其进行DNA条码溯源;根据其产地分析DNA条形码溯源结果;再根据形态特征进一步验证结果, 3种方法联用获得溯源结果。新发现的黑果枸杞混伪品来源于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喀什小檗Berberis kaschgarica。与黑果枸杞的主要区别:喀什小檗果实表面平滑, 质地轻脆, 黑果枸杞表面皱缩, 质地坚实而硬;喀什小檗外果皮细胞壁连珠状增厚, 石细胞壁平直, 层纹不明显, 黑果枸杞外果皮细胞壁不增厚, 石细胞壁波浪状, 层纹明显;喀什小檗的ITS序列长度为606 bp, 黑果枸杞的长度为654 bp, 二者序列对齐后的相似度为53.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烟干预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嗅球形态和嗅球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 B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烟的可能效应途径。方法:选取6月龄雄性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48只并随机分为艾烟组、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以12只SAMR1作为空白对照组对照。3-甲基吲哚(3-MI)腹腔注射制作嗅觉障碍模型。艾烟组和嗅觉障碍艾烟组每日予以艾烟吸嗅30 min,其余组正常空气吸嗅。干预6周后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嗅球形态,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比较嗅球内Glu、Ga Ba及ACh E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嗅球结构未见明显差异,艾烟组颗粒细胞密度略高于模型组、嗅觉障碍组和嗅障艾烟组。艾烟组Glu、ACh E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ACh E含量低于嗅觉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嗅障艾烟组Glu含量介于模型组和艾烟组之间,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一定浓度的艾烟干预可以良性调节嗅球内神经递质含量,并通过嗅觉通路的神经投射干预脑内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