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散瘀饮对脾虚湿热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作用及对胃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53、Ki-67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CAG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患者28例,口服健脾清化散瘀饮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检测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前后胃黏膜TNF-α、p53、Ki-67表达。[结果]28例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治疗有效24例(85.71%)。胃镜下改变有效22例(78.57%)。病理改变慢性炎症减退25例(89.29%)。脾虚湿热血瘀证CAG黏膜TNF-α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黏膜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1)。脾虚湿热血瘀证CAG黏膜p5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黏膜p53表达水平升高(P<0.01)。脾虚湿热血瘀证CAG黏膜Ki-67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Ki-67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有效。TNF-α在CA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炎作用,p53在治疗CAG的组织抗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p53、Ki-67在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治疗前后黏膜中表达改变,推测健脾清化散瘀饮可能通过下调胃黏膜TNF-α,上调p53表达,促进上皮细胞增殖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文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检索CNKI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37篇不同分期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并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活动期以性寒凉、味苦甘辛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的清热、补虚、理气、止血药为主,常用药如黄连、黄芩等;缓解期以性温热、味苦甘辛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的补虚、理气、温里、收涩药为主,常用药如白术、白芍等。结论中医药治疗UC的药性在活动期以寒凉为主,在缓解期以温热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胃经、肺大肠、肝胆经为主,调脾胃、祛邪实、理气机为治疗本病的一个重要治则,尤重清法和补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而言,它多见于1岁~3岁小儿,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1993年7月~1993年12月使用静脉滴注酚妥拉明、阿拉明辅以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34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Fas/Fasl信号通路探索清化肠饮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TNBS-乙醇法造模,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进行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4天。每日进行DAI评分,并于第15天取大鼠结肠组织观察病理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Fas、FasL及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以上指标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DAI、IECs凋亡水平、Caspase-3、Fas及FasL的平均光密度值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化肠饮各剂量组DAI、IECs凋亡水平、结肠组织Caspase-3、Fas及FasL的平均光密度值及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清化肠饮高剂量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 清化肠饮可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形态,降低大鼠DAI评分,IECs的凋亡水平,Caspase-3、Fas及FasL的平均光密度值及蛋白表达,修复结肠组织,进而对溃疡性结肠炎起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途径,开辟治疗领域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自由基清除剂-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E和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肺炎46例,并与常规治疗方法44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平喘天数、咳嗽消失天数、肺部罗音吸收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心衰控制时间、呼吸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数差异显著(P<0.025),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佐治小儿肺炎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扩充了小儿肺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疗效好、安全、简便,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用显微镜检查牙周病人的龈沟或袋内各种细菌数目,观察发病牙与非发病牙的区别。用龈下刮治、中药鸦蛋子治疗,观察其对细菌的作用、及细菌数与龈沟内或袋内pH 值的关系。结果指出:牙周病发作的牙,活动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增加,球菌减少;渡病不发作的牙以球菌为主。龈下刮治可使革兰氏阴性杆菌减少,球菌增加。中药鸦蛋子可使袋内螺旋体减少。龈沟内的 pH 值与细菌数成反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理气通便方对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洛哌丁胺混悬液+夹尾刺激”复制气滞型STC大鼠模型,连续刺激14 d。当大鼠表现出激惹、易怒、烦躁等情况,正常喂养饲料时出现大便干硬、排便数量减少等表现时,说明气滞型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6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15、10.3、20.6 g/(kg·d)给予理气通便方药液灌胃;西药组按0.18 mg/(kg·d)给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d)给予无菌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比较6组末次给药后6 h的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kit、SCF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完整,杯状细胞和腺体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聚集;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 复合树脂充填材料由于颜色协调,操作简便,在口腔环境中体积比较恒定,所以较硅粘固粉和自凝塑胶等充填材料更能满足临床要求。再配合酸蚀、钢丝支架固定、就更扩大了牙体缺损充填修复外形的适应症。用此材料可以少切割牙质、保护牙髓,减少各种类型冠修复所需的费用和时间的损失。由于以上的优点,复合树脂日益广泛的受到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理气通便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TCMID在线预测数据库,以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作为限定条件对理气通便方的成分及其靶点进行收集和筛选;从Gene Cards、OMIM数据库对STC相关的靶点进行检索;利用STRING和Cytoscap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伪无菌实验与肠菌移植技术,探讨气滞证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肠道菌群对肠道动力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气滞证STC组6只、伪无菌组12只。气滞证STC组采用洛哌丁胺混悬液3 mg/kg灌胃联合夹尾刺激建立气滞证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采集气滞证STC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新鲜粪便制备100 mg/ml粪菌混悬液。伪无菌组采用抗生素鸡尾酒法(给予含杆菌肽、硫酸链霉素、硫酸新霉素各20 mg/ml的混合抗生素混悬液灌胃)建立伪无菌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粪菌液组、气滞证STC粪菌液组各6只,再分别给予制备的相应大鼠粪菌混悬液10 ml/kg灌胃;气滞证STC组大鼠给予等体积无菌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7天。比较气滞证STC组、正常粪菌液组、气滞证STC粪菌液组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5-羟色胺3受体(5-HT3R)、5-羟色胺4受体(5-HT4R)阳性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色氨酸羟化酶1 (TPH1)、色氨酸羟化酶2 (TPH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