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功能磁共振是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测量脑神经元活动所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确定脑功能的反应区域.fMRI一般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信号[1].由于其无创性的最大优势,近十年来fMRI在精神疾病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的fMRI研究通过执行任务或给予外在刺激得到脑功能的变化,对照静息状态以BOLD信号改变的形式反映在大脑的相应区域,称为任务态[2].1995年,Biswal等[3]最先报道在无任何运动行为的情况下,大脑左侧躯体运动皮层的自发BOLD信号波动与右侧躯体运动皮层的自发信号波动相关.这个观察结果说明自发的BOLD信号活动并不是无意义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非任务态,即静息态的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是人体最大一对脑神经,其组成包括支配咀嚼肌的运动纤维和传递面部、口腔、鼻腔、大部分头皮感觉的感觉纤维。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的反复发作性剧痛,通常在中老年发病,在青年和儿童较少见。三叉神经痛发作前常无先兆,为突然发作,每次发作仅持续数秒,但可在短时间内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采用MR断层血管成像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作深入研究。方法 235侧正常三叉神经及147侧有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三叉神经MR三维时间飞跃(3D-TOF)扫描图像由2名医师以盲法读片,评判所见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并记录所见血管的直径、血管至脑干的距离及血管的走行方向。分别进行团体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明确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有242侧三叉神经周围可以见到关系密切的血管,其中111侧为无症状组,131侧为有症状组,经统计表明有症状组三又神经所见责任血管距脑干的距离中位数为2mm,明显较无症状组(中位数为4mm)短(P〈0.01),有症状组三叉神经所见责任血管与血管夹角(89.3%,117/131)〉45。(P〈0.01)。无症状组中仅有1例(0.4%,1/235)发现三叉神经受血管推压移位,而在有症状组中有45例(30.6%,45/147),因此有症状组三叉神经受压推移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结论 MRI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评估非常有价值。责任血管距脑干的最短距离及走行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非常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在多层螺旋CT上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多平面图像重组和二维曲面重组等影像技术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分析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3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主胰管型13例,分支胰管型9例,混合型8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8例,胰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乳头状黏液瘤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14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螺旋CT能协助诊断并能对其分型,运用CTA、多平面图像重组和二维曲面重组等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H/R)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并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缺氧复氧组(H/R组)、H/R + 活血解毒中药组、LY294002组和活血解毒中药 + LY294002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给予DMEM培养基培养,缺氧复氧组给予缺氧4 h、复氧6 h处理,缺氧复氧 + 活血解毒中药组、LY294002组和活血解毒中药 + LY294002组分别给予活血解毒中药、LY294002、活血解毒中药配合LY294002预处理24 h,然后均给予缺氧4 h、复氧6 h处理。采用CCK8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自噬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p-p65、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活血解毒方预处理显著增加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β-Catenin、p-p65表达,增加Bcl-2表达。结论 活血解毒方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心的两大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张仲景从五脏论治心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相应心系病证。从心论治,可温补心阳、通阳宣痹、清心除烦、逐瘀泻热、养心安神;从肺论治,可清宣肺热、祛痰利肺;从脾胃论治,可温补脾阳、攻泻胃热、调和脾胃;从肝胆论治,可滋补肝血、条达肝气、清泻胆热;从肾论治,可补肾填精、温阳利水、交通心肾、急温元阳。诸法之效,全赖辨证准确、处方得当,临床用之,定能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的胸腹部CT征象及其病理基础、临床联系。方法 :本组 116例白血病患者 ,男 71例 ,女 45例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 0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1例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7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8例。每例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深部淋巴结浸润为主 2 5 /3 0例 ( 83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髓外浸润肺部最多见 3 5 /61例 ( 5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浅表淋巴结浸润为主 6/7例 ( 8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中重度脾大 18/18例 ( 10 0 %)伴浸润 6/18例 ( 3 3 .3 %)显著。结论 :胸腹部CT征象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估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磁共振3D-TOF序列扫描60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三叉神经出脑干段,并做多平面重建。将磁共振表现与其手术结果对照,分析各断面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术中发现3例无血管神经接触,3例为静脉接触神经,其余54例均可见动脉或动脉伴静脉一起接触神经。经统计表明以斜矢状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最高。结论磁共振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的术前评估非常有价值,斜矢状面是最佳成像断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品牌的X射线引导下的乳腺活检立体定位穿刺装置的临床性能。方法以品牌U、品牌S和品牌H为评价对象,利用穿刺模体和2种穿刺针(勾丝定位针和核芯针)对定位准确性进行测试,评价立体定位装置的定位准确性。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体对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 Dose,AGD)进行测试,计算AGD总和,并据此评价立体定位装置的辐射剂量。利用CIRS013穿刺模体对操作工作流进行测试,以此评价立体定位装置的操作流程。结果在定位准确性方面,品牌U、品牌S和品牌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准确性评价均为非常准确;在辐射剂量方面,品牌H的AGD总和显著高于品牌U和品牌S(P<0.001);在操作工作流程评价方面,品牌U和品牌S的操作步骤大致相同,品牌H的操作步骤较多,操作工作流程较为复杂。结论3款X射线引导下的乳腺活检立体定位穿刺装置均有较高的定位准确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