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后疫情时代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现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护理队伍的分配和管理提供有效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6名护士及657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任务负荷指数量表、SCS评分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及Time Cat软件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后疫情时代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评分为(61.12±12.53)分,时间需求和努力程度维度得分最高;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主要受月均夜班数、护理工作中断、患者自理能力和语言交流时间因素影响(P<0.05)。结论 后疫情时代护士工作心理负荷水平较高,护理管理者应实施动态弹性排班制度,同时优化护士工作安排与护理工作模式,避免或减少护理工作中断干扰,积极引导护士调整对语言交流的认知及应对方式,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及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清瘟败毒饮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脂多糖(LPS),5 mg·kg-1]、地塞米松组(5 mg·kg-1)、清瘟败毒饮低、中、高剂量组(14.105、28.21、56.42 g·kg-1),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末次给药1 h后,气管内滴注LPS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6 h和24 h取材。分析小鼠肺动脉血气指数;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总蛋白含量、总细胞数、伊文思蓝(EBD)含量和肺组织湿重/干重(W/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酪氨酸激酶-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干扰素调节因子1(JAK1/STAT1/IRF1)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动脉氧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O2)及肺组织W/D明显减少(P<0.05,P<0.01),而二氧化碳分压(pCO2)、BALF总蛋白含量、总细胞数、EBD含量、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CXC配体1(CXCL1)、趋化因子CXC配体2(CXCL2)、趋化因子CXC配体9(CXCL9)和趋化因子CXC配体10(CXC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肺组织出现肺泡壁增厚、肺泡腔融合和炎性细胞浸润;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和肺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JAK1、磷酸化酪氨酸激酶-1(p-JAK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STAT1、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p-STAT1)、IRF1、Gasdermin蛋白D(GSDMD)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瘟败毒饮明显增加pO2、SO2及肺组织W/D(P<0.05,P<0.01);显著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明显降低pCO2、总蛋白含量、总细胞数、EBD含量、IFN-γ、TNF-α、IL-1β、CXCL1、CXCL2、CXCL9和CXCL10的含量、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及JAK1、p-JAK1、iNOS、STAT1、p-STAT1、IRF1、GSDMD和MLKL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清瘟败毒饮可通过抑制JAK1/STAT1/IRF1信号通路,改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减少肺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究左金丸(ZJW)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借助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初步明确ZJW治疗UC的活性成分与潜在机制,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300 mg·kg-1)和左金丸低、中、高剂量组(1.82、3.64、7.28 g·kg-1),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构建UC模型,造模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 d,每日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并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分子机制。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可能是ZJW调节UC的关键途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ZJW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动物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1),DAI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与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与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金丸各给药组小鼠UC症状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肠组织PI3K、p-Akt与Bax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结肠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提高(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 ZJW可有效缓解DSS诱导的UC,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两种岭南湿热证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规律,寻求具有模型评价潜力的特征菌属。方法 随机将52只BALB/c小鼠分为A1正常组、A2正常环境+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组、A3正常环境+脂多糖(LPS)组、B1湿热环境组、B2湿热环境+ETEC组、B3湿热环境+LPS组。B1、B2、B3组予湿热环境、高脂高糖饮食,造模第20天,A2、B2组予ETEC,A3、B3组予LPS。观察一般情况,收集9次粪便,查结肠病理,测菌群、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结果 B2、B3组出现类似临床湿热证表现,结肠病理提示炎症,与A1组相比TNF-a、IL-6升高(P<0.05),模型成立前大肠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成立时肠球菌属呈特征性增多(P<0.05),B1组“湿阻证模型”以肠球菌属增多为主,后期“热”证表现时梭菌属增多(P<0.05)。结论 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肠球菌属在岭南湿热证模型客观评价指标的发掘上具有广阔前景,肠球菌属、梭菌属可能分别是“湿”、“热”的特征菌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