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7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包绕组),40例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未包绕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术前总胆红素、胰腺质地、胰管直径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虽然术后两组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包绕组术后胰漏分级均为A级胰漏,未见B、C级胰漏,而未包绕组A级胰漏2例,B级胰漏5例,C级胰漏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包绕组出现2例胃排空延迟,而未包绕组出现1例胆漏,5例术后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除了1例术后腹腔出血需行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均予以保守治疗而治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术后住院时间(1.5±3.0天 vs. 17.4±6.8天,P<0.001)及住院费用(106442±16230 vs. 129831±35875元,P<0.001)包绕组较为包绕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采用大网膜包绕胰肠吻合口方法可以减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程度,促进术后胰漏愈合,未增加腹腔感染、腹腔脓肿、胃排空延迟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易水媒电刀在不规则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应用水媒电刀和48例应用钳夹法施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输血分别为164.58±41.20 min、584.38±559.94 mL及17例,而研究组分别为159.43±43.93 min、178.52±153.46 mL及3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及输血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病例行肝门阻断。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ALT、ALB及TBIL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术后胆漏、术后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水媒电刀应用在肝切除术中可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事件,是一种实用的肝切除方法尤其适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针缝合器联合不缝合皮下组织应用于胆道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胆道手术的110例患者,根据不同切口缝合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传统缝合方法)和实验组55例(不缝合皮下组织联合无针缝合器),比较两组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感染率、术后切口出血率、切口积液发生率及切口美容效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缝合时间[(15.53±1.26)min vs(39.11±2.03)min,t=73.103,P=0.000]、切口感染[14.5%(8/55)vs 1.8%(1/55),χ~2=5.930,P=0.015]、切口积液[23.6%(13/55)vs 9.1%(5/55),χ~2=4.251,P=0.039]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切口出血[7.3%(4/55)vs10.9%(6/55),χ~2=0.440,P=0.507]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一期愈合后无蜈蚣样瘢痕,而对照组一期愈合均有不同程度蜈蚣样瘢痕。结论采用不缝合皮下组织并联合无针缝合器缝合切口缩短了切口缝合时间,减少胆道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积液等不良事件发生,并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与CT小肠成像在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临床怀疑小肠CD行CT小肠成像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合内镜表现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CT小肠成像、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CD的检出率和确诊率,并分析两者联合对小肠CD的诊断价值。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检出小肠CD 78例,检出率为62.4%(78/125),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74例,确诊率为94.8%(74/78);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C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2.2%,准确性为96.8%;CT小肠成像检出小肠CD 56例,检出率为44.8%(56/125),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及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50例,确诊率为89.3%(50/56);CT小肠成像诊断小肠CD的敏感度为69.4%,特异性为88.7%,准确性为77.6%;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CD检出率和确诊率均高于CT小肠成像。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CD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行小肠镜前先行CT小肠成像,可以更好地指导选择小肠镜的进镜方式,减少经济支出及减轻病人痛苦;对存在内镜检查禁忌症者CTE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对体外培养大鼠Müller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A作用于培养的Müller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MTT法、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RA对Müller细胞形态、生长状况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RA在低浓度(<0.1μM)时对Müller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RA在高浓度(1μM、10μM、100μM)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出现显著变化,48h较24h更明显。细胞计数显示20μM的RA作用48h后引起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RA(5μM、10μM、20μM)均可诱导Müller细胞凋亡,20μM的RA作用48h时细胞凋亡率最高(P<0.01),凋亡指数为(35.87±7.40)%。结论:RA能抑制Müller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12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63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组)63例(萎缩性胃体炎18例,萎缩性胃窦炎30例,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15例)血清中PGⅠ、PGⅡ和G–17的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体炎患者血清G–17水平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全胃多灶性萎缩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治疗高危人群急性胆囊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41例高危人群急性胆囊炎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TGBD,术后2例出现胆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胆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3例患者院外出现导管脱落,因症状好转,患者不同意手术而未进一步治疗;3例因心肺功能无法耐受手术、6例因患者不同意手术拔除引流管。以上病例随访6~24月未见胆囊炎急性发作。29例顺利接受LC术,无中转开腹病例。PTGBD后2周~3月施行LC,平均手术时间74.9±67.3 min,术中出血约7.2±9.2 m L,术后住院时间2.6±2.1天,术后有1例出现腹腔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无胆道出血、胆道损伤、胆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胆囊壁厚度与LC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5(P=0.013)。结论彩超引导下PTGBD可有效控制胆囊急性炎症,为后续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