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肽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在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中老年人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患者恢复运动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常用术式。术后功能锻炼的早期开展离不开充分的术后镇痛,尤其是对运动痛的镇痛效果。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很高,且直接影响膝关节的功能锻炼程度,是影响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围术期镇痛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术后镇痛并非仅仅在于减轻疼痛,还在于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积极接受物理治疗,尽可能地恢复膝关节活动度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另外,有效的术后镇痛可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内环境稳定并减轻患者焦虑,利于睡眠和休息,提高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目前术后镇痛策略主要有超前镇痛和多模式复合术后镇痛,但未见TKA围术期运用腕踝针联合耳穴镇痛的相关报道。随着近年对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的深入,对针灸应用于多种急、慢性疼痛治疗的报道日益增多。本研究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应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5例股骨近端骨折病例采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进行内固定治疗。所有病例治疗方法均为先行骨牵引获得骨折复位后,再使用InterTAN进行手术内固定。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6.2±0.5)个月;手术时间50~125min,平均(75.0±6.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7~15d,平均(11.0±1.2)d,其中32例骨折患者在3个月内获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0.7周;34例患者术后逐渐恢复到术前的行走水平。93%的患者在术后1周内疼痛缓解,无骨折再移位,无内固定失效、内置物松动,无髋内翻,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感染发生。结论: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固定技术可用于治疗各型股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300例(459膝)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超声中药离子导入3次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配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5mg,1次/周,共6周。对照组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5mg,1次/周,治疗6周,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VAS评分和WOMAC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