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利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养血清脑丸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NCBI GENE、OMIM、CTD、DisGeNET数据库获取与偏头痛密切相关的靶点,将其与养血清脑丸靶点取交集后获得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结合Cytoscape 3.6.0软件筛选关键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养血清脑丸–组方中药–活性成分–偏头痛–靶点–通路”网络和筛选关键成分,使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采用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中的部分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筛选获得养血清脑丸活性成分140个、作用靶点279个,其中与偏头痛治疗相关的靶点53个;通过网络分析,筛选获得白细胞介素-6(IL-6)、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4(SLC6A4)、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等靶点、异紫堇杷明碱、槲皮素、斯氏紫堇碱、球紫堇碱、山柰酚等成分可能是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和关键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养血清脑丸可能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养血清脑丸能抑制偏头痛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IL-6、TNF-α及脑组织中VEGF表达的升高,促进脑组织5-羟色胺(5-HT)水平的升高和5-羟色胺受体1B(5-HT1B)蛋白的表达,抑制SLC6A4和CGRP的表达,对硝酸甘油型大鼠偏头痛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明确了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潜在成分、靶点和通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5-HT水平和5-HT1B蛋白表达、抑制SLC6A4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有关,为深入开展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机器视觉和电子鼻技术实现生马钱子饮片及其不同炮制火候砂炒马钱子饮片的鉴别与区分,并研究其颜色、气味与内在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和电子鼻技术获取生马钱子及其炮制品的颜色和气味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分析炮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HPLC测定不同炮制程度的马钱子饮片中生物碱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样品颜色值、气味值与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马钱子炮制过程中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色调H值逐渐变小,饱和度S值逐渐变大,亮度V值逐渐变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因子分析可实现炮制品的区分和判别;不同炮制程度的马钱子气味呈一定规律性变化;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不断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色调H及亮度V的颜色值变化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变化呈显著相关性,而气味与2种成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通过机器视觉与电子鼻技术对颜色、气味的客观化评价,可实现马钱子与其不同炮制火候饮片的鉴别区分。传统以颜色作为马钱子炮制过程中的控制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中药饮片灭菌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饮片由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而中药材一般来源有动物药、植物药及矿物药等,其本身带有一定微生物,生产加工过程也会引入微生物。饮片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影响饮片质量,甚至部分有害微生物通过口服进入人体,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中药饮片进行灭菌处理及控制其微生物限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了中药饮片微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及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及适用范围等,对中药饮片的灭菌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特别注重"原形饮片"的灭菌、制定其微生物限度等思路,旨在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保证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饮片质量标准中将对照药材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标准物质之一,且存在诸多饮片的鉴别、检查项等均规定为同药材。然而,中药饮片作为中医临床直接应用的药品,其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功能主治等方面往往与原药材有所差异。使用药材的控制标准来规定饮片,不能满足饮片质量控制的需求,有失合理性和科学性。针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部分项目不合理、质控指标缺乏专属性等问题,本文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将对照饮片作为中药饮片标准物质之一的思路,从对照饮片制备过程中原药材、辅料、炮制工艺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与思考后,提出了相应对策。此外,还展望了对照饮片应用的优势及未来研究方向,为对照饮片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半夏与半夏伪品的气味指纹特征快速鉴别半夏及其伪品。方法:搜集半夏常见掺伪样品水半夏与天南星,并制备半夏不同比例的混合掺伪样品。采用电子鼻技术获取半夏及其不同种类与比 例的掺伪样品气味指纹图谱,依据传感器响应特征值,利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响应值数据进行分析,并加以鉴别。结果:半夏及其伪品在气味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PCA可明显区分半夏及其掺伪品,且随着半夏掺伪比例的增加其气味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其中水半夏掺伪品的电子鼻信息呈线性变化;DFA 模型累积方差总贡献率为100%,正确判别率不小于97%。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半夏及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本研究可以为中药材的伪品鉴别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金骨莲胶囊联合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治疗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12.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骨莲胶囊,5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8.00% vs 86.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及ESR、TNF-α、IL-6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骨莲胶囊联合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片治疗风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能有效降低患者炎性水平,减轻关节疼痛及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对胆南星不同发酵时间及不同胆汁比例样品进行定性鉴别。方法:分别搜集不同胆汁比例的胆南星样品18批和不同发酵时间的样品24批,采用电子鼻获取各样品气味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等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气敏传感器响应值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不同发酵时间的胆南星,气味变化显著,PCA,SQC及雷达图分析均能判别;不同胆汁比例胆南星样品PCA区分指数值较高,能显著区分。结论:依据电子鼻技术获取"气味"信息可实现对胆南星样品的区分,为胆南星的定性鉴别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胆南星是常用的清热化痰、息风定惊药,但目前胆南星的质量标准简单粗略,尚不规范,无相关的制法、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仅有简单描述——本品为制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为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导致厂家生产胆南星制法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胆南星的质量监控,并影响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胆南星文献研究进行归纳并结合对生产企业实地调研,本文针对目前胆南星及其炮制辅料质量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建议增加相应检测指标并完善辅料标准等,有助于规范和完善胆南星及其炮制辅料的质量标准,供同行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僵蚕麸炒发生的Maillard反应进行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僵蚕麸炒前后颜色进行量化分析,并采用HPLC对5-羟甲基糠醛(5-HMF)进行检测,以确定麸炒过程是否发生了Maillard反应。然后,通过HPLC-ELSD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检测僵蚕麸炒前后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以探讨僵蚕麸炒过程发生Maillard反应可能的机理。结果:僵蚕麸炒后L*值减小,a*和b*值分别增大(即僵蚕麸炒后颜色加深),并且产生新的成分5-HMF;此外,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与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僵蚕麸炒过程中发生了Maillard反应,且反应机理可能是僵蚕中还原糖(葡萄糖和果糖)与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和赖氨酸)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