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医药卫生   14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铜离子介入与激光手术治疗痔脱出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离子介入治疗(copper ions interventional therapy,CIIT)是治疗痔的一种新疗法,用于临床已有5~6年,我院及西苑医院自1998年11月至2004年6月,应用CIIT共治疗707例内痔脱出的患者,并与激光手术治疗(laser excision therapy,LET)45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胃溃疡外科治疗的近代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221例残胃的内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良性病变组两种手术方式(毕Ⅰ、毕Ⅱ式)术后在症状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并发症毕Ⅱ式术明显高于毕Ⅰ式术(P<0.01),残胃复发性溃疡多发生在球溃疡术后(85.7%),检出残胃癌2例,均在术后10年以上。胃癌术后1年内癌肿复发者,2/3是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本文资料提示残胃癌的发生与术后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晚无相关性,为了早期发现残胃癌,强调对胃大部切除采后10以上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定期内镜随访。另外为减少并发症,应尽可能少做毕Ⅱ式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快速心房纤颤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经抢救治疗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快速心房纤颤并急性左心衰竭9例(16次)患者进行治疗方面的回顾分析.结果9例(16次)患者14次抢救成功,成功率87.0%,但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有5例患者在抢救时或出院后1~2年内猝死.结论该组患者经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控制心房纤颤、心室率等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未发生肺泡性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之前,尽早尽快地应用血管扩张剂及联合应用小剂量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并维持治疗24~72 h.其中以酚妥拉明加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效果可能较佳,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不及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江城十月,金秋送爽,第二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国际学术会议暨《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创刊20周年庆典日前在武汉成功举行。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等近300人欢聚一堂,共庆《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周年华诞,互作临床泌尿外科学术交流。《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主编,“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肖  相似文献   
6.
7.
痔组织弹性纤维退变和血管生成的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痔组织弹性纤维的病理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痔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SP法),对比研究24例Ⅲ度痔患者的正常肛垫和痔两种组织内弹性纤维和MVD的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的3种亚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痔组织存在显著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相对正常肛垫组织间的MVD计数、VEGF、MMP9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痔组织中iNOS明显增高,但与正常肛垫组织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痔组织弹性纤维出现断裂、扭曲、变形、玻璃样变等异常,而正常肛垫组织中弹性纤维形态较规则、密集,断裂和变形少见。结论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痔的发病机制之一;MMP9对肛垫纤维支持结构的直接降解作用可能是痔形成和加重的一个重要机制;痔组织中iNOS表达增高还提示炎症因素和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痔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胆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组发生于肝胆管内的良恶性肿瘤的总称。我们总结了1993年至2005年我院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的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9.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近6年来122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和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结果:3种术式在食后烧灼感、进食量、进食次数、体重下降、倾倒综合征、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组所用手术时间显著多于Orr组及反口组(P<0.05)。反口组的贮袋大小及半排空时间显著优于Orr组及P袢组(P<0.05)。结论:远端空肠反口贮袋的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新型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受体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褪黑素(melatonin,Mel)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松果体分泌Mel具有昼夜节律,由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与自然界的光暗周期的变化合拍,这种节律性波动表现为夜间达到高峰而白昼降至谷值。除了传统认为的调节昼夜节律和季节性节律等生理性节律的作用以外,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Mel还具有其他广泛而重要的生理、药理功能,包括调节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如:抑制多种生物的生殖功能,增强生物免疫系统功能,并能镇静、安神、催眠,对人体的血压等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