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是引起慢性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菌群,本研究观察玉米须提取物和花青素溶液对其生长的协同抑菌作用。方法:以大肠埃希菌(1.6×106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5.6×106cfu/mL)和克雷伯菌(1.8×106cfu/mL)为观察对象,向细菌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玉米须提取物(0,35,70,140 g·L-1)、花青素(0.312,0.625,1.25 g·L-1)、玉米须提取物(70 g·L-1)和花青素(0.625 g·L-1)混合液,采用比浊法(600 nm)测定细菌6 h的生长情况,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在6 h时玉米须提取物和花青素对3种细菌的生长抑制呈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曲线。在玉米须提取物(70 g·L-1)和花青素(0.625 g·L-1)培养细菌6 h时,单独成分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为(31.3±2.42)%和(21.6±1.8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25.3±2.85)%和(37.2±1.74)%,对克雷伯菌的抑菌率分别是(39.7±1.34)%和(15.3±3.67)%,而联合使用时对3种细菌的的抑菌率分别提高到(76.8±2.53)%,(80.1±1.74)%和(67.3±1.53)%。结论:玉米须提取物对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显著,花青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联合使用既扩大了抗菌谱,又有协同抑制作用,能显著提高对3种致病菌的生长抑制。该组合可以用于慢性泌尿道的感染防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针对蚕砂竹茹陈皮水治疗小儿发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儿科门诊2019年9月~2020年10月确诊的200例小儿发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蚕砂竹茹陈皮水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发现蚕砂竹茹陈皮水治疗小儿患者发热症状与洛芬混悬液治疗的效果、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蚕砂竹茹陈皮水和布洛芬一样对小儿发热症状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血小板(PLT)、血乳酸(LAC)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ICU确诊为脓毒血症的112例病例进行分析。根据28d生存率分为A组:好转组(病情治愈或病情好转,转出ICU至普通病房),有88例;B组:恶化组(死亡及病情明显恶化),有24例。记录相关资料并收集入科时血清PCT、PLT、LAC水平。结果 A、B两组入科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间比较,B组PCT、LAC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预后好转患者的血清PCT、LAC水平明显低于预后恶化患者,脓毒血症预后好转患者的血清PTL水平明显高于预后恶化患者,血清PCT、PLT、LAC可作为评估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男性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核酸,观察各病原体的感染率,分析导流杂交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诊的1077例疑似生殖道感染的男性患者,采集患者尿道分泌物,均进行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检测,观察病原体的感染情况,观察HPV、解脲支原体(UU)各亚型阳性检出率,比较导流杂交法和培养法检测UU、人型支原体(Mh)阳性检出率。结果1077例患者中感染率为56.27%,其中HPV、UU和Mh感染率分别37.33%,13.74%和6.44%。导流杂交法检测UU和Mh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符合度分别为99.24%、98.20%、98.33%和92.59%、98.67%、98.51%。药敏结果显示,UU、Mh均阳性者耐药前五位分别为NOR、AZL、TET、JOS、LEV,以ERY、DOX、ROX治疗最为敏感,且DOX无耐药病例。UU阳性而Mh阴性者耐药前五位分别为NOR、OFL、AZL、TET、SPA,以DOX治疗最为敏感。UU阴性而Mh阳性者以TET、OFL、AZL耐药性最高,以DOX治疗最为敏感。结论导流杂交法在STD病原体检测和分型中作用明显,能够准确的检测STD病原体类型及各亚型,明确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肤性病科就诊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特点。方法采用PCR及导流杂交技术,对551例男性CA患者21种HPV亚型检测,分析其型别特点。结果 252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阳性检出率为45.74%;检出率前五位的HPV亚型是:6亚型、11亚型、16亚型、51亚型和52亚型,分别为20.87%、15.06%、5.44%、5.08%和4.54%。252例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为158例,占阳性患者62.70%。94例患者为多重感染,其中以HPV高低危型混合感染最多,占82.98%。不同年龄段男性就诊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比较, 50岁年龄段患者阳性率最高,为70.97%。结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以HPV 6亚型和HPV11亚型感染为主;阳性患者中,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患者中,以HPV高低危型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