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3月至1995年12月,我们依据宫颈粘液检查、基础体温测定,以及诊断性刮取子宫内膜和输卵管通液等检查结果诊断不孕症169例,全部病例均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其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诊断依据①详细的病史记录:包括年龄、结婚年龄及婚龄、夫妻是否分居、避孕否、排除肝病、肾病及新陈代谢性疾病,以及既往用药史(特别是激素类药物)等。②常规妇科内诊检查。③常规基础体温测定及宫颈粘液周期性检查。④其丈夫做精液常  相似文献   
2.
《内经》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素问·阴阳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阳”即阳气,“阴”即阴液。就是说汗乃人体阳气蒸化津液而成。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汗、津、血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所以《灵枢·营卫生会篇》谓:“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如经常见到血...  相似文献   
3.
1986~1997年依据宫颈粘液检查(CM)、基础体温测定(BBT)、阴道涂片检查、月经来潮24小时内诊刮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和输卵管通畅试难检查等手段确诊为女性不孕症的门诊患者3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总有效率为82.7%,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88年2月~1994年9月对病毒性心肌炎引起心电图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选择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30例均为我院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完整的病例。诊断依据参考1987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在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46岁。 1.2 分组 随机分为两组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不孕症患者的诊断和治愈率.方法:依据宫颈粘液检查(CM)、基础体温测定(BBT)、阴道涂片、月经来潮24小时内取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和输卵管通畅检查等手段确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500例不孕症治愈229例、占45.8%,显效210例、占42%,无效61例、占12.2%,总有效率为87.8%.结论:对不孕症患者明确诊断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疟疾是以按蚊为媒介的、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寒战、高热为其突出表现 [1].在卢旺达,疟疾是常见病和多发病,1999年基本戈医院内科收住院病人总数7 03例,其中疟疾311例,占44.2%,在各类疾病中排第一位.我们总结分析了311例疟疾患者 ,旨在提高对疟疾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并为中国援卢医疗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补脾益肾三方治疗106例慢性结肠炎蔚占禄,王共华包头医院一附院(014010)包头郊区新城卫生院(01403)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或血性便。病情迁延容易复发,为难治的慢性肠道病之一。本人运用补脾益肾三方治疗106例...  相似文献   
8.
对不孕症患者及时检查和治疗,使之生儿育女,是为数不少患者的要求,今就我们从86年3月至87年3月,用中西医结合依据宫颈粘液检查,经门诊收治41例不孕症患者作一间段小结。一般资料 41例中,原发不孕26例,继发不孕15例,年令最小的23岁,最大的36岁,平均为30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平均为4年。月经周期正常者10例,月经提前推后或月经先后不定期,以及经期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乳胀及腰骶部酸胀不适,或月经量过少,过多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20例,经1~5疗程临床观察,结果妊娠79例,占65.8%;显效25例,占20.8%。总有效率为86.7%。其中原发不孕18例占22.8%,继发不孕61例占77.2%,说明本法对慢性输卵管炎性阻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浅谈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病学是在《伤寒论》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而逐渐形成自身体系的。温病学说与伤寒学说都是研究外感热病的发病规律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温病是广义伤寒的一个分支,椎因湿病是发展的产物,在很多方面发掘了前人所未道及的,补充了前人的不完善,在病机、病证等方面与伤寒中的狭义伤寒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观点是比较妥当的。下面着重就几个方面谈伤寒与温病的关系。1两者发展的相互影响中医学中伤寒二字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