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改善医院领药业务流程效率。方法:进行领药业务流程再造,调整药房、药库工作职责和流程活动内容,药库使用红、黄、绿灯看板监控药房各种药品库存状态,把集中配药变成小批量补充药房库存不足,并根据药品每天用量服从正态分布特性,按预期服务水平设定领药数量。结果:消除了领药业务流程中不创造价值的活动,缩短了领药前置期,提高了药房药品库存周转率。结论:基于精益思想的领药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了领药业务流程效率,提升了药房对病人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Ⅲ型干扰素(IFN-λ)基因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很好地预测自发性的或是经过药物治疗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愈后。至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先天性免疫应答与IFN-λ基因型效应息息相关。树突状细胞(DCs)在宿主HCV感染的免疫应答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这些至关重要的作用在IFN-λ基因型效应中也正逐渐体现。DCs可以分为很多个亚群,其中主要分泌IFN-λ的DCs,有骨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基于DCs生物学的复杂性,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已知的有关DCs在HCV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IFN-λ与DCs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二级甲等医院抗菌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二级甲等医院2009年度收集并上报的130例抗菌药物ADR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130例不良反应中以喹诺酮类(41.5%)、头孢菌素类(21.6%)、大环内酯类(11.5%)居前3位。ADR主要临床表现是皮肤及附件损害(30.8%)、消化系统损害(25.4%)和神经系统反应(15.4%)居前3位。结论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用药安全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小儿由于其生理特殊性,安全用药更加重要。目前,儿科用药不合理现象非常普遍。分析小儿用药常见问题,正确诊断病情,科学选择药物,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