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培养中医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在课堂讲授中医经典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引入病案教学法,将理论与临床病案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经典病案的讲解、分析及病案的筛选,建立病案数据库。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中医经典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又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海波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研究是中医继承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详述黄教授以补肾为要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经验、分析经验方的用药特点,传承黄教授从肾论治男性不育症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为托法奠定了理论与药物学基础,逐渐出现排脓法;两晋、南北朝外科内治法与方药有了较大创新与发展,托法初具雏形,方剂组成体现出由"排脓"向"透邪托里"的转变过程与治法思想;隋唐外科内治延续《刘涓子鬼遗方》,并得到了拓展应用;直到宋代首创以"托里"命名的方剂,并提出了托法的名称,在其适应症、作用与方药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苔脱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表达水平与大肠癌脾胃虚弱证的关联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舌苔脱落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Fas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三组间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蛋白高表达,抑制细胞凋亡,Bax蛋白低表达,使细胞凋亡能力减弱,共同作用使舌苔细胞的生存期延长,细胞凋亡速率减慢,这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引发细胞恶性增殖而发为癌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黄海波教授将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引起胞宫孕育失常所致的不孕统称为子宫性不孕。认为子宫性不孕可因“虚”、“实”致冲任失于温煦,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或闭阻,而难以摄精成孕。据《傅青主女科·种子篇》:“夫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下部冰冷不受孕”的记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以自拟“三紫汤”疏、调、养为法以“暖宫助孕”,验之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黄海波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内蒙古首批名中医,从事中医男科临床工作四十余载,现总结其治疗精液病经验如下。1补肾活血法理论依据1.1补肾依据:黄海波认为,男性不育主要病因在于精液异常。近现代医家多以肾虚为主立论辨治不育。廖芝健等[1]发现,肾虚会导致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改变,而补肾中药能有效改善其精液质量。肾与肝间有肝肾同源,肾与脾有先天后天等关系。故黄海波医师在益肾  相似文献   
7.
黄海波认为:虽然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功能早衰、功能性卵巢肿瘤、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等疾病的发病因素众多,但其均可引起患者排卵障碍而致不孕症的发生。故将这些疾病引起的不孕症统称为"卵病"。认为"卵病"的发生情志因素占主因,肝郁为基本病机,脾肾两虚是发病重要因素。临床多用具有疏肝解郁,益肾健脾,促卵种子作用的小柴胡变通饮"调卵"。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黄海波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多因寒、湿、热、瘀等导致胞脉闭阻所致。针对其病因病机,结合中医学外治法的相关理论,以"洁炎通管汤"为基础方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以及外敷的方法以畅管促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托法是中医外科内治三大法则之一,广泛运用于外科浅部化脓性疾病、内脏化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明确其作用机理是发扬光大托法,更好服务临床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托法及代表方的文献理论、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以及组方药物药理,详细探讨了其今后作用机理实验研究的思路,包括选择实验类型、研究方向、可行性研究内容及所用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五味中之辛味能兼通四气,复兼四味。历代医籍有关气味配伍的记载有很多。如辛行淡渗、辛甘化阳、辛散咸软、辛散酸收、辛开苦降等配伍方法,充分体现了辛味药物在方剂配伍应用中的广泛性特点。因此,认真研究、总结辛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并进而探讨其配伍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辛味药为例,探讨其在方剂学中的作用,发现:辛味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运动"二字。这与中医学对机体的认识的主旨思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相一致。作用机理在于:以其"动"的特性,协其他药性之偏以纠正机体阴阳之偏,即以偏纠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