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优选敏冲剂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以出膏率和芦丁含量为指标进行考察影响水煎的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和加水量 3因素。结果敏净冲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煎煮 1次 ,时间为 1小时 ,加水 5倍量。结论此提取条件工艺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病例一般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抗结核领域一直以来未受到学术界和制药企业的关注,随着多药耐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不断出现,以及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杆菌的病例逐渐增加,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成为药物研发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已上市抗结核药物及正处在研发阶段的新型化学实体,根据其作用机制划分为4个大类,同时结合近期文献报道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简要阐述。在过去40年中,只有两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新药:贝达喹啉与德拉马尼上市,以ATP合成酶抑制剂为代表的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药物将有望成为抗结核药物研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哮喘颗粒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水(21∶79);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苦杏仁苷的线性范围为0.161 43.228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0.8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状 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我区共有24个乡镇卫生院,各卫生院人员多少不一,但护士配置极少。除极少数中心卫生院有为数不多的3—4名护理人员外,一部分卫生院只有1—2名在编护士,而大部分处于偏远地区的卫生院甚至无在编护士;笔者走过的8家卫生院共有专技人员约150人,在编护士20人,且仅有的这些在编护士只有70%在护理岗位。其余在医技岗位或者转行。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7年11月根据各科室发展的需要和全院民主测评的结果,对各护理岗位人员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并选拔出一批年轻的新护士长,纵观这批新护士长上岗后的成就,就新护士长如何尽快适应管理角色的技巧做如下汇总,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肿瘤类患者中药使用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癌中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我院肿瘤科诊治的门诊和住院癌症患者的813张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类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这类中药处方平均药味约16味,中药味数以11-15味居多,占51.7%,其中16-20味,占44.2%;平均每人每日用药金额约22元。使用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和清热解毒药;药物使用频率8%的中药有20种,居前3位的依次是黄芪、茯苓、白花蛇舌草。结论:中药治疗肿瘤疾病主要通过扶正固本与清热解毒的联合运用,辨证论治,配伍其他中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多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相关ADR报告236份,对人群特征、ADR发生时间、用法用量等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36例ADR患者中,51岁及以上患者居多(94.49%),用药后30min内ADR发生率最高(44.4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ADR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用药时段、单次用药剂量、溶剂量不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联合用药、原患疾病。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ADR发生原因较多,临床应规范其应用,并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技术观察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发现用于糖尿病合并NAFL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糖尿病合并NAFLD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代谢水平上的依据。方法:采用GC/MS检测20例正常人(正常组)、2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组)以及30例糖尿病合并NAFLD (合并组)的尿液样本中小分子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正常组、单纯组以及合并组的代谢谱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组的代谢谱完全分离,正常组和合并组的代谢谱分离良好。利用Wiley和NIST等数据库筛选和鉴定了19个与糖尿病合并NAFLD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经过代谢通路分析,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体内存在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结论:糖尿病合并NAFLD的发生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有关,尿液中鉴定的代谢物有望成为糖尿病合并NAFL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部分中成药新药研究及生产过程中未充分利用药材资源的原因及由此造成的后果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关部门应对相关法规进行适当修订的建议,以达到减少药材浪费、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为两种中医证型的科学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技术检测过敏性鼻炎患者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以及正常人的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利用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A-DA)分析,研究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肾阳亏虚证患者代谢谱具有良好的分离趋势,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有明显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2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代谢物。在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患者中筛选得到了丙氨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Z)-O-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6种差异代谢产物。[结论]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和肾阳亏虚证的代谢差异主要体现在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方面,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可用于临床不同中医证型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