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丁微囊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芦丁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芦丁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包封率、载药量、微囊的粒径分布、体外释放进行研究。结果:用本方法制备芦丁微囊的最佳工艺是明胶质量浓度为3%,囊心囊材比为1︰2,成囊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400 r·min-1。此工艺所制得芦丁微囊的平均包封率为75.24%,有76.40%的微囊粒径分布在20~35μm,平均载药量为32.04%,体外释放在0.5 h达到30.48%,12 h累积释放达到90%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含药微囊,重复性好,工艺稳定,同时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该微囊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附子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附子不同提取部位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分别以S180实体瘤和腹水瘤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的白附子提取部位,前者处死小鼠计算各给药组的抑瘤率及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后者计算各给药组的生命延长率。结果:白附子提取物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速度,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结论:白附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艾凤伟  张嵩  李艳凤  马英丽 《中草药》2010,41(2):201-203
目的研究白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柏苷(1)、5-羟甲基-2-呋喃甲醛(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松脂素(4)、新橄榄脂素(5)、落叶松脂醇(6)、乙基松柏苷(7)、β-谷甾醇(8)、天师酸(9)、棕榈酸(10)、桂皮酸(11)、胡萝卜苷(12)、尿苷(13)、腺苷(14)、单癸酸甘油酯(15)、3-单十八烯酸甘油酯(16)。结论6个木脂素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天南星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艾凤伟  李诗莹  成效天  李岩 《中成药》2012,34(7):1347-1350
随着芦丁剂型的改革,其溶解度增大、溶出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加,临床治疗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芦丁制剂研究相关文献,对芦丁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芦丁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黄泻心汤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三黄泻心汤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研究三黄泻心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不同配伍的有效成分变化提供可行手段.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选用Shimadzu OD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含0.01 mol/L磷酸二氢钾,pH 2.8)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通过对全方与各组成药味的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指纹图谱中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比较分析,进行主要色谱峰的组成药味归属;利用色谱峰保留时间的对比及向全方样品中加入对照品的方法,鉴定相关色谱峰.结果 建立了三黄泻心汤的HPLC指纹图谱,1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2,以黄芩苷为参照峰,标示出32个共有峰,确认了其中11个活性成分峰,并说明了其药材归属.结论 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较好的分离效果,为三黄泻心汤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附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柏苷(1)、5-羟甲基-2-呋喃甲醛(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松脂素(4)、新橄榄脂素(5)、落叶松脂醇(6)、乙基松柏苷(7)、β-谷甾醇(8)、天师酸(9)、棕榈酸(10)、桂皮酸(11)、胡萝卜苷(12)、尿苷(13)、腺苷(14)、单癸酸甘油酯(15)、3-单十八烯酸甘油酯(16)。结论 6个木脂素化合物(1、3~7)均为首次从天南星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香叶木苷的紫外含量测定方法,考察甲基-β-环糊精(RM-β-CD)对香叶木苷的增溶作用.方法:绘制香叶木苷紫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相溶解度法考察RM-β-CD对香叶木苷的增溶作用,计算包和稳定常数.结果:香叶木苷紫外测定波长372 nm,在8~32 mg?L-1线性关系良好,溶解度随着RM-β-CD浓度的增加而成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属于AL型,包合稳定常数111.09 mol? L-1.结论:RM-β-CD对香叶木苷具有良好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8.
陆婷  张加伟  艾凤伟 《中成药》2015,37(1):180-183
青蒿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疟活性,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查阅了青蒿素类化合物国内外制剂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脂质体、微粉、微乳、聚合物胶束、经皮给药制剂等几个方面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制剂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任瑾  杜倩  艾凤伟  王杰 《中成药》2015,(2):392-396
本文介绍了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前体脂质体、自微乳、原位凝胶、前体药物等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以期对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波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的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丹  王晨  艾凤伟  牟杰 《吉林中医药》2011,31(5):466-468
目的:研究微波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八角茴香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提取时间、微波功率、药材目数等工艺参数进行均匀设计实验,确定微波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用结晶紫法对挥发油进行清除.OH能力的测定,并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均匀设计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4 min,微波功率839 W,药材目数60目。结论:均匀设计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稳定、可靠;两种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