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刚烷胺添加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添加金刚烷胺200 mg/d及安慰剂;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测量体质量,检测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质量和TG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DL、TC增加值显著大于研究组(P均0.05)。结论:添加小剂量金刚烷胺短期内可明显增加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减少血LDL和TC水平升高;但不能改善奥氮平所致的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29例精神分裂症首发病人(首发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的血清S100B蛋白.30例体检合格者为正常对照组,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慢性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12周时,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各组病人精神症状.结果 首发患者治疗前S100B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无显著相关(r均<0.357,P>0.05);治疗后及慢性组S100B浓度与PANSS阴性因子分呈显著相关(r均>0.374,P<0.05);首发组治疗前、后与慢性组、对照组之间血清S100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74,P>0.05).结论 血清S100B蛋白检测不宜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遗传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并与血液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有关。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随机抽取1992年9月~1993年6月期间住院病人,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者150例,在未使用抗精神病药前检测血液GGT。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重性抑郁障碍患病率,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 000名≥15岁的个体为调查对象,以改编后的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为筛选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为调查的诊断工具.结果:福建省重性抑郁障碍时点...  相似文献   
5.
吴建凡  纪家武  邹晔峰 《黑龙江医学》2023,47(22):2709-2712
目的:运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评估伴有非自杀自我伤害(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方法:给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家属评定FAD差异。将伴NSSI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设为观察组,不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的患者及其家属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和家属对家庭功能描述的异同,寻找NSSI家庭功能问题。结果:患者的问题解决、沟通分量表评分高于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3.425,P<0.05);观察组患者对家庭的问题解决、沟通及总体功能健康程度的评价差于家属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9、-2.505、2.251,P<0.05)。结论:不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的患者对家庭问题解决功能的不满意较其家属明显。而和家属相比,伴有NSSI的抑郁障碍患者,除对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更加不满外,对沟通及总体功能的不满意也明显。这种差异和家庭功能本身无关,而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看法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神经干细胞在修复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其自身的修复能力是有限的,死亡的神经元不能由中枢神经系统自身产生新的神经元或邻近的神经元来替换。然而,近年来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研究已改变了这些观点,现已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区域终生存在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通过移植神经干细胞来修复损伤的神经系统是有可能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的作用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齐哌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齐哌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对福州神经精神病院住院2006年8月-2007年1月,门诊及住院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采用开放性观察研究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为70.0%;治疗2周后,PAN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大多出现于治疗的前2周内,其中静坐不能(7.5%)、恶心呕吐(10.0%)、震颤(5.0%)、失眠(22.5%)、QTc间期延长(2.5%)等副反应,大多较轻微,不需要合用药物治疗,而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渐消失。结论齐哌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均有效,且锥体外系副反应等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软体征对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软体征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对住院具有软体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61例与无软体征精神分裂症患者 61例 ,通过用CGI、TESS、SANS等量表 ,对两组病人临床疗效 ,副反应情况及阴性精神症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软体征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二联以上用药及用药剂量与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软体征组病人药物副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震颤、肌张力障碍较对照组病人明显。 (P >0 0 5)。而两组病人阴性症状 ,软体征组较严重 (P <0 0 1 )。结论 具软体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其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和预后不良 ,而药物的耐受性差、副反应、阴性精神症状明显。  相似文献   
10.
长春西汀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恢复期精神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1例疗效已达显著进步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在予长春西汀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评定其认知障碍及脑血流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好转,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春西汀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