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造血细胞体内扩散盒培养,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维持造血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点,并能探测各种体液因子和药物对培养细胞的影响。因此,近年来这一技术在研究正常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细胞的生长特点,以及在探索不同药物对培养细胞的影响等方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利用细胞松驰素B(简称CB)对恶性转化细胞具有多核化作用的特点,经体外培养扩大对正常与白血病细胞的差异,并应用流式细胞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出其残留白血病细胞数。  相似文献   
4.
体内扩散盒(Diffusion chamber)培养可使细胞在较接近自然的情况下生长。本文动态地观察了4株小鼠白血病(L615、L7212、L1210、P388)细胞在扩散盒中生长的过程。培养6~7天,细胞经对数生长期后可达生长高峰,细胞数可为植入时的5~14倍。如果使受鼠口服或肌注抗癌药物,可影响扩散盒内细胞的生长,其作用与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有关。本文研究了体内扩散盒培养的P388细胞对11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其中体内给药有效(生命延长率>25%)者7种,无效者4种。结果除6-巯基嘌呤的生命延长率为33%,而扩散盒培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13.3%外(>35%为有效),其余均相符合。本方法将抗癌药物筛选的体内、外实验法的优缺点结合起来考虑,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它具有能综合反映药物对机体毒性、在体内代谢情况以及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特点,并可用于培养人肿瘤细胞。对于寻找人肿瘤细胞敏感的抗癌药物,指导临床用药以及探索药物作用机理具有一定价值,从而为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先在体外培养形成白血病、肿瘤干细胞克隆后,再注入易感动物体内传代,发病后在体外连续培养建成白血病、肿瘤细胞系的方法。这种体内、外结合的肿瘤细胞系建系方法较好解决了体内细胞不完全适应体外生长的困难。实验还证明,在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PHA脾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白血病、肿瘤干细胞的增殖,使~3H-TdR参入增加,从而有助于体外白血病、肿瘤细胞克隆的形成.经  相似文献   
6.
人原始巨核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7.
我所于1961年5月用昆明种(?)和C_(57)BL系(?)小鼠杂交,经连续近亲交配培育而成的615系小鼠至今已繁殖57代,各项生物学性状已相对稳定.为了解该小鼠的生理特性,测定了全身血液容量以及循环血红细胞的比积,兹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本所饲育的第56代正常615系小鼠,2-3月龄,体重18-25克,雌雄各半.并以20克左右的昆明种和年龄在1年以上的老年615系小鼠作为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肿瘤及白血病细胞系接种易感动物的方法,研究了六株小鼠肿瘤及白血病细胞系的致病力,结果证明:体外成系的小鼠肿瘤及白血病细胞,接种到易感小鼠体内,发病率为100%,接种L7811-85细胞的数目与小鼠存活的天数有很好的负相关(r=-0.99)。即使接种单个细胞也能引起发病。将细胞接种静脉、腹腔和皮下分别引起全身型、腹水型及伴有局部瘤块的白血病。在病理形态学方面也得到证实。此外,随着培养代数增加,致病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粒系造血祖细胞(CFU-GM)培养均采用半固体培养体系,但该体系存在着营养供应不充分、克隆形成率低、结果不稳定、细胞生长差、形态不好和计数不够精确等缺点。本文采用极限稀释法原理建立了一种CFU-GM液体微培养体系。将不同浓度CFU-GM接种在96孔,根据未形成克隆的“阴性  相似文献   
10.
HL-60细胞在DMSO诱导下沿粒细胞方向分化,120h NBT~ 细胞达84%。细胞经诱导24h蛋白激酶C活性增加,72h为未诱导细胞的2.7倍。酶活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细胞浆部分而不是细胞膜部分可溶性酶活性改变的结果。分化诱导剂DMSO本身不能直接激活蛋白激酶C,提示DMSO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