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治疗出现脑血管意外后发生偏瘫患者过程中应用针刺五脏俞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为针刺五脏俞联合康复训练,并将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OHS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OHS评分比较后,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OH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过程中应用针刺五脏俞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化湿解毒通络汤对湿热郁阻型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TG、TC、LDL的影响。方法:80例湿热郁阻型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TG、TC、LDL水平。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G、TC、LDL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解毒通络汤治疗湿热郁阻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保肾口服液对气阴两虚型CKD 2~3期HA、LN、PC-Ⅲ、Col-Ⅳ、Scr、BUN、eGFR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保肾口服液。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改善中医症状、降低HA、LN、PC-Ⅲ、Col-Ⅳ、24h尿蛋白定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Scr、BUN、eGFR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肾口服液可降低24h尿蛋白定量、HA、LN、PC-Ⅲ、Col-Ⅳ水平。  相似文献   
4.
章娟娟  杨军礼  袁霞妹 《新中医》2015,47(1):190-19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方法:将Ⅲ~Ⅳ期NSCLC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紫衫醇联合顺铂(TP)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检测2组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采用肿瘤生存质量(QOL)量表对2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随访2年,观察患者术后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化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平均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改善NSCLC化疗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诊断中应用的证据.方法 对1966年至2008年1月期间有关DWI和PWI诊断和预后价值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和推荐 对于发病12 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DWI已被确认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且其诊断价值应高于非增强CT.为了最准确地诊断急性缺血性卒中,应进行DWI(A级推荐);然而,在疑似急性卒中患者的总体样本中,DWI诊断缺血性卒中的敏感性并不完美.DWI诊断脑出血的准确性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根据Ⅱ级和Ⅲ级证据,基线DWI体积可预测前循环卒中的基线卒中严重程度(B级推荐),但不能预测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基线卒中严重程度(C级推荐).基线DWI病变体积可预测(最终)梗死体积(B级推荐),并且有可能预测早期和远期临床转归(C级推荐).与DWI相比,基线PWI体积预测基线卒中严重程度的价值较小(C级推荐).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中的价值(U级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海马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模型组、TMP低、中、高剂量组灌胃20、40、60mg/kg TMP,1次/d,连续30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1-40、Aβ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停留时间、跨平台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部训练法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失语症患者匹配分成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实验组额外给予手部训练治疗6周,分别在6周的手部训练前后使用汉语失语症(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测评表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测评。结果 组内比较,6周后两组患者的ABC得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对照组=-10.184,P<0.001;t实验组=-13.158,P<0.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手部训练前AB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5,P=0.473),6周手部训练后,实验组的ABC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425,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觉性失语患者ABC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P=0.872),实验组运动性失语(t=5.187,P<0.001)、混合性失语(t=4.108,P=0.003)患者ABC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部训练法可以有效帮助提高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单侧窄间忽视足影响脑损伤尤其是卒中后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寻求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棱镜适应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并且研究最深入的忽视症治疗方法,但国内研究较少.文章对单侧空间忽视棱镜适应的治疗机制、在卒中后单侧空间忽视中的应用以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三九胃泰颗粒中8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三九胃泰颗粒中氯化两面针碱、没食子酸、梓醇、芍药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烃内酯的含量,采用日本岛津GL Inert Sustain AQ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氯化两面针碱、没食子酸、梓醇、芍药苷、黄芩苷、汉黄芩苷、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烃内酯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36~341.00μg·ml-1、11.25~157.60μg·ml-1、7.32~102.50μg·ml-1、36.18~506.50μg·ml-1、30.28~423.90μg·ml-1、13.05~182.60μg·ml-1、18.22~255.10μg·ml-1、8.55~119.70μg·ml-1(r为0.999 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0%,98.60%,98.10%,98.90%,98.80%,98.50%,98.30%,98.10%(RSD <2.0%,n=6)。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可用于三九胃泰颗粒中上述8个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调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诱导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大鼠痛行为与焦虑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8周龄SPF级SD大鼠96只,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4只):对照组、模型组、对照+D-AP5组(D-AP5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和模型+D-AP5组。采用第5腰椎左侧多裂肌注射NGF建立腰痛大鼠模型(注射2次, 间隔5 d)。造模5 d后, 对照+D-AP5组和模型+D-AP5组大鼠右侧前扣带回注射D-AP5(2 μg, 0.3 μL, 1次/d, 连续3 d), 模型组和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采用机械刺激和冷热板实验评估大鼠疼痛阈值, 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焦虑样行为, 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阳性细胞和c-Fos(一种即早基因)阳性细胞密度,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脊髓GFAP、c-Fos蛋白、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