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组,前两组予生理盐水,后者予参附注射液;给药后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 NO含量和 NOS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2、 12、 24h脑组织 NO含量和 NOS活性明显升高,参附组大鼠各相应时点的 NO、 NOS较之则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 NOS活性和 NO含量,从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3h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并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大鼠肠缺血1h再灌注3h后,血清ALT、GS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血清ALT和GST的活性、肝组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也表明,黄芪注射液对肠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中医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在学习经络中十二正经时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十二正经的内容,笔者改变教科书上多个图表教学的方式,采用一种综合性简图教学。授课时既方便,又系统,学生不仅易懂,而且易记忆。学生普遍反映较好。现将此教学方法介绍如下。十二正经教学示意图①双手须上举过头,即手在头的上方。②简图的左侧表示人体四肢的内侧;右侧表示人体四肢的外侧。且内、外侧均分前缘、中线与后缘。靠简图正中近者为前缘,向外依次为中线、后缘。③虚线表示两经相交接。④箭头表示经脉的走向。借助以上的简图,我们可以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Bcl-2、Bax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医学图像分析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附注射液组大鼠大脑皮层Bcl-2、Bax蛋白表达的阳性表达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Bcl-2、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升高(P<0.05),Bax蛋白的阳性表达指数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增强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这可能是参附注射液防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程梦琳 《新中医》2003,35(9):31-31
鹅口疮又称雪口疳或雪口疮、口糜,好发于新生儿,常因口中粘膜发炎、生腐屑、疼痛、不能吮乳而影响幼儿健康生长。笔者采用鹅口膏治疗鹅口疮,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用法 茜草、生蒲黄、新大米各10g,黄连、甘草各3g,青黛0.5g。诸药研末,用沸水调成膏。使用时用消毒棉棒蘸药膏涂患处,每天涂6-8次,分3天用完。 适应症 新生儿、婴幼儿鹅口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宫生化汤治疗胎盘胎膜残留的治疗效果。方法:近3年来对64例不同病情的胎盘胎膜残留患者用自拟的清宫生化汤每日一剂,连用5~10天。结果:清宫生化汤治疗胎盘胎膜残留治愈率为94%(B超结果证明)。结论:清宫生化汤有益气活血消炎,排除残留组织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味复方血脂清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及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复方血脂清的降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复制化学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观察加味复方血脂清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检测血清、肝脏、胰腺组织MDA水平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糖尿病模型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后大鼠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小剂量组、黄芪大剂量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3h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肝组织NO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肠缺血1h、再灌注3h,血清、肝组织MDA、NO合量明显升高,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能使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血清、肝组织的M、MDA合量明显降低。结论 黄芪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NO及自由基损伤代谢产物MDA的合量,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壳聚糖(CS)/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质粒温敏水凝胶复合体CS/壳聚糖纳米粒(CSn)(pDNA-BMP2)-GP,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及其在大鼠颅骨缺损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将1 mL CS/CSn-GP复合体注入18只SD大鼠左、右后肢大腿肌袋内,于第3天、第1、2、4、6、9周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注射部位及邻近组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后观察其炎症反应。将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CS/CSn(pDNA-BMP2)-GP组、CS/CSn-GP组,各16只。在大鼠颅骨人字缝的左右两侧,各做一直径为5 mm的骨缺损,在每只实验鼠左侧的颅骨缺损区不放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右侧分别植入各组材料。术后分别于第4、8周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出样本进行CT测量颅骨缺损面积及苏木精和伊红染色评价骨再生情况。结果 苏木精和伊红切片显示,复合体注入肌袋后,未见明显炎症反应;术后第4、8周,在骨修复质量及速度上,CS/CSn(pDNA-BMP2)-GP组明显优于空白组和CS/CSn-GP组。术后第4、8周,颅骨缺损面积CT结果显示:CS/CSn(pDNA-BMP2)-GP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的药性文献回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雷公藤”为主题词,“药性”、“药性研究”、“机制研究”、“实验研究”等为自由词,在中文数据库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检索,以“Tripterygium”,“Tripterygium wilfordii”,"thunder god vine",“Leigongteng”为主题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property”,“property”,“mechanism shudy”,“experimental study”等为自由词在外文数据库如Medline,EMbase中检索,并跟踪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同时参考相关书籍.除去一些重复性研究文献,收集符合相关文献38篇.根据这些文献及相关书籍,首先回顾有关雷公藤药性方面的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功效和临床应用,然后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虽然雷公藤及其相关制剂已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其药性存在争议,作用机制不甚明确,临床应用有欠合理,应该在中药药性理论的指导下,对其作用机制展开研究,以使雷公藤更有效、更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