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秦楠 《现代健康人》2004,7(8):29-29
人们在自由选择职业、岗位的同时.也会有失业或对职业不满意的时候.即遇到职业危机。职业危机可能因人、时间、环境而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的有四个时段:择业时可能出现的定位危机.工作5~7年后可能出现的升职就业危机.40岁左右可能出现的方向危机.过50岁可能出现的饭碗危机。而在这4种危机中.最困惑职场中人的便是“定位危机”。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正在寻找工作的朋友,还是已经工作的朋友,许多人都有无法给自己的职业做出定位的困惑。那么,如何才能给自己的职业发展一个较准确的定位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管温馨护理卡"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尿管温馨护理卡"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合格率,留置导尿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残余尿合格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导尿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管温馨护理卡"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残余尿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留置导尿管期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的二组分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1260 Infinity高效液相色谱仪,0.05 M硼砂-0.01%三氟乙酸-水:甲醇:乙腈(70∶10∶20),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洗脱时间30 min。结果: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的主峰与杂峰分离度均大于1.5,林可霉素、利多卡因、2,6-二甲基苯胺的定量限分别为80 ppb、40 ppb、40 ppb,且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n=6,R2>0.999),RSD分别为1.3%、1.1%、1.3%。结论:该测定方法专属性较好,灵敏度较高,能同时有效测定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中的两个主要成分和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成效。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模式对学生平均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甲组单元测试总成绩及客观题成绩、形成性评价总成绩及课堂抢答、讨论发言成绩、综合性平均成绩及各分数段人数变化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或P<0.01);两组间的满意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的混合教学模式确实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可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降低结核病患者死亡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得上海市松江区城区在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登记确诊的782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剔除农村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及失访患者,总计765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终点为2019年6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9.7±3.2)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生存时间和生存状况等信息。结核病患者全死因死亡及因结核死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4—2008年结核病登记患者中,因结核病死亡32例,病死率为4.2%;全死因死亡233例,病死率为30.5%。诊断后第1年全死因病死率和结核病病死率最高( χ 趋势 2 值分别为20.16、3.00,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结核病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男性[调整风险比(aHR)=0.12, 95%CI=0.03~0.77],41~岁年龄组(aHR=1.52, 95%CI=1.23~1.88),≥61岁年龄组(aHR=1.60,95%CI=1.37~1.73),有肺空洞(aHR=2.12, 95%CI=1.57~2.83),痰涂片阳性(aHR=1.76,95%CI=1.52~1.91)及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并发糖尿病:aHR=1.35,95%CI=1.26~1.47;并发肿瘤:aHR=1.78,95%CI=1.48~1.96)。因结核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61岁年龄组(aHR=1.34,95%CI=0.08~1.85),有肺空洞(aHR=2.95,95%CI=1.26~6.71),复治(aHR=1.43,95%CI=0.18~1.85),痰涂片阳性(aHR=1.17,95%CI=0.48~2.15),耐多药结核病(aHR=1.20,95%CI=1.01~1.56),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并发糖尿病:aHR=1.23,95%CI=1.04~1.25;并发肿瘤:aHR=13.72,95%CI=1.78~95.75)。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年龄>40岁、男性、有肺空洞、痰涂片阳性、并发糖尿病和肿瘤等因素对结核病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影响;对因结核死亡的影响应关注年龄≥61岁、有肺空洞、复治、痰涂片阳性、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并发糖尿病和肿瘤等因素。要特别关注患者诊断第一年后的治疗情况,降低死亡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具有促进骨骼肌细胞L6表面GLUT4转位活性的委陵菜黄酮衍生物。方法:将实验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胰岛素组(以胰岛素刺激20 min)和黄酮衍生物组(加不同衍生物刺激24 h),用类ELISA法测定细胞膜上GLUT4的量。结果:对黄酮衍生物1~14影响L6大鼠骨骼肌细胞GLUT4转运的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1、5、6、8~11在10μg/mL作用浓度下,促进GLUT4转位的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3.60±0.30)倍、(3.66±0.26)倍、(2.87±0.49)倍、(3.97±0.37)倍、(2.82±0.45)倍、(3.37±0.67)倍、(4.43±0.61)倍(P<0.05)。化合物6与胰岛素叠加作用为空白对照组的(4.31±0.22)倍(P<0.05)。结论:委陵菜黄酮衍生物促进GLUT4转位的作用为首次报道。黄酮衍生物1、5、6、8~11有明显地促进L6表面GLUT4转位的作用;化合物6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治疗),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AIS静脉溶栓患者设为观察组(成立QCC小组,采用QCC优化流程救治)。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至评估患者、入院至获得影像学检查、取药-溶栓、DNT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溶栓有效率和DNT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提高AIS患者静脉溶栓DNT达标率,同时提升了医护人员应用QC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秦楠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9,23(4):365-365,382
目的讨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全胃肠外营养(TPN)出现上肢肿胀问题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出现上肢肿胀问题的8例患者,采取用硫酸镁溶液外湿敷,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握拳训练,并给予心理护理。结果患者的臂围逐渐恢复正常,麻木和痛感消失。结论硫酸镁溶液外湿敷配合握拳训练和心理护理,可以消除经PICC输注TPN出现的上肢肿胀这一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研究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DC.) Merr.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及免疫抑制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牛白藤提供依据.以硅胶、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MS和NMR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吐叶醇(6S,9S-vomifoliol,1),桦木酮酸(betulonic acid,2),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3),白桦醇(betulin,4),表白桦脂酸(3-epi-betulinic acid,5),乌苏酸(ursolic acid,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stigmast-4-en-3-one (8),7β-hydroxysitosterol(9),(3β,7β)-7-methoxystigmast-5-en-3-ol(10)和巴戟醚萜(morindacin,11).化合物1,2,4,8~ 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2,8 ~ 11均首次从耳草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9,10均首次从茜草科植物中分得.通过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试化学成分的免疫抑制活性,化合物4,6,9均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同心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提高留置针输液质量”为主题,调查品管圈现状,寻找输液外渗原因,设立改善目标,落实对策.结果 活动实施后,静脉留置针输液外渗率由15.1%下降至6.5%,目标达成率为97%,进步率为56.95%,10个圈员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圈员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留置针输液护理服务,提高了留置针输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