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年来,我们采用肾泰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3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共观察1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其中男85例,女45例,年龄14~55岁,平均(34.7±5.7)岁;病程0.5~23年,平均(9.3±4.3)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FI 505A>G基因多态性与VTE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技术(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CR,ARMS-PCR)检测了349例VTE患者和317例正常对照者的TAFI 505A>G基因分型.结果:TAFI 505A>G基因的3种基因型(GG、GA、AA)频率在VT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分别是48.42%、45.85%、5.73%和56.78%、36.59%、6.62%;等位基因G、A频率在VTE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中分别是61.35%、38.65%和75.08%、24.92%.VTE组中基因型的分布与对照组中基因型的分布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TAFI 505A>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VTE发病有一定联系,携带杂合子基因型TAFI505AG的个体VTE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地区的医院都已建立或正在筹建静脉液体配制中心以下简称配液中心,将传统的分散在医疗机构中各个病区的静脉药物混合配制工作集中在具有洁净环境和环保条件的房间中进行,并由药师参与配制。配液中心承担起医院内临床需要的肠外营养液、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和其它类静脉药物的配制工作。这个配制过程的变化,不是简单的配制环境的改变,它还伴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其目的是减少配药错误,增加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减少药品浪费等,也为临床药师提供了一个与医师在合理用药方面进行沟通的新平台。北京朝阳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乙醇醛聚合牛血红蛋白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 建立一种以碱缺水平为标准的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全血组、乳酸化林格液组和聚合牛血红蛋白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进行复苏,其他各组根据大鼠出血量采用对应液体进行复苏,并观察各组大鼠休克末和输液后各时相点的血压、心率、体温及血气。结果 聚合牛血红蛋白复苏效果从某些指标观察与全血相似;有些指标优于全血组,如输液后45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肽N22肽衍生物的稳定性以及体外抑菌活性,证实这种新型抗结核多肽的抑菌作用并且为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N22肽衍生物和异烟肼在37℃培养基中(PH7.2)0~6d的含量变化。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以及AlamarBlue法考察N22肽衍生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HPLC的实验结果表明N22肽衍生物稳定性较异烟肼差。体外抑菌实验证实N22肽衍生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0μg/ml,小于异烟肼的最低抑菌浓度。同时该多肽对大肠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其MIC为130μg/ml。结论N22肽衍生物在热、酸碱条件下不稳定、易降解,与对照药物异烟肼相比,N22肽衍生物体外抑菌效果较好、MIC较低,而且该多肽不仅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同样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牛血红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大规模牛血红蛋白(Hb)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为血液替代品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原料保障。通过建立水性两相系统提取法、乙酸锌沉淀提取法、CO饱和提取法和板框过滤结合脱氧加热提取法,比较了用不同方法提取的牛Hb的纯度和牛Hb中所含的ertHb、HbCO和HbO2的含量。板框过滤结合脱氧加热提取法对器材要求不高,便于产业化,适合于为血液替代品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合格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人造血液基质聚合牛血红蛋白的抗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推导人造血液基质聚合牛血红蛋白(poly-BHb)输入人体后可能引起的免疫反应。方法 制备兔抗人Hb、兔Hb和poly-BHb的抗体,研究对兔而言这3种Hb的抗原性的强弱和它们之间抗原性的交叉程度。将大量poly-BHb溶液输入家兔体内,观察家兔的免疫反应。通过计算机模拟,比较天然人、兔、牛Hb之间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和抗原位点的差异。结果 天然牛Hb与人Hb分子的构象几乎一致,poly-BHb与人Hb有高度相似的抗原性。poly-HBb反复大量输入家兔休丙未能测出抗体。结论 从结果初步推论,poly-BHb溶液有限次数输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的可能性较小,但尚需要更多的试验及人体安全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肽N22肽衍生物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N22肽衍生物和异烟肼在培养基(pH7.2、37℃)中0~6d内的浓度变化。采用试管二倍稀释实验,然后分别观察单次加药组、多次加药组、异烟肼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结果多次加药组中100和50μg/mL的N22肽衍生物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而单次加药组的各管均无抑菌活性。在异烟肼组中,100μg/mL的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结论N22肽衍生物在热、酸碱等条件下不稳定,易降解。与对照药物异烟肼相比,N22肽衍生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小于异烟肼。并且在两者摩尔浓度相同的情况下,N22肽衍生物的抑菌效果也远超过异烟肼。因此,N22肽衍生物能有望成为新一类的抗结核多肽药物。  相似文献   
9.
应用rhGM-CSF或rhG-CSF治疗由药物或KOSTAMAN综合征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疗效较明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白细胞缺乏合并真菌感染,rhGM-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缩短真菌清除时间,与抗感染药合用可提高疗效;两者单独使用治疗再障可提高粒细胞数,降低感染率;与EPO、ALG/ATG联合治疗再障或重型再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生存率明显提高;在强化免疫抑制的基础上联用治疗重型再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提高缓解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学者指出rhGM-CSF在体内外对肺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有促进作用。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骨痛、过敏反应,罕见的不良反应有Sweet综合征、类白血病反应、血压下降、癫痫发作等。  相似文献   
10.
左西替利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西替利嗪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卵蛋白致敏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左西替利嗪高剂量组、左西替利嗪低剂量组,各组连续治疗与激发7d后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肺组织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及病理学观察等。结果:哮喘组IL-4、IL-5、TNF-α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IL-5、TNF-α水平较哮喘组显著降低(P<0.01);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IL-4、IL-5、TNF-α均较哮喘组减少(P<0.05或P<0.01)。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肺组织Eos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较哮喘组显著减少(P<0.01);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与哮喘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而其肺组织Eos计数与哮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明显高于地塞米松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哮喘组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有大量Eos浸润等改变,地塞米松组及左西替利嗪高、低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均不同程度的轻于哮喘组。结论:左西替利嗪能显著降低哮喘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因此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哮喘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