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73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建立骨肉瘤与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 ,探讨其生物学与抗肿瘤特性 .方法 以 50 0 g· L-1 聚乙二醇为融合剂 ,将 C3 h小鼠来源的 HGRPT基因缺陷型 LM9骨肉瘤细胞与脂多糖活化的小鼠 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 .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 ,再观察该融合瘤株的体内外生长特性 ,对小鼠的致瘤性以及抗肿瘤活性 .结果 该融合瘤株体外生长缓慢 ,对 C3 h小鼠无致瘤性 ,杂交瘤细胞细胞表达B7(70 .6% ) H- 2 Kb (53.4% ) ,融合疫苗保护的小鼠可获 1 0 0 %无瘤生存 (8/ 8)而 LM9和射线照射后的 L M9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 (0 / 8) ,皮下接种融合疫苗治疗的荷瘤小鼠可获得80 %无瘤生存 .结论 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骨肉瘤细胞可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对小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说明了细胞融合方法构建的肿瘤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将该药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要联合应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邱武英  王鹏飞 《中原医刊》2006,33(13):58-59
1/2~1/3先心病患儿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即处于危重状态,如果不及时给予手术纠治,绝大部分因难以纠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或严重缺氧而很快夭折[1]。要取得手术成功,除手术方法、体外循环转流水平的提高与改进外,术后监护和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现对本院小儿心脏外科监护室2001年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情况,以期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地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991-2002年间收治的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期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初期误诊5例,初期误诊率为62.5%。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12 0例 ,左室射血分数≤ 45 % ,心功能 (NYHA)Ⅱ -Ⅳ级 ,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6个月 ,观察比索洛尔对心室重塑、心功能的影响。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定基线值及 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平均用量为 (7 5 0± 2 5 0 )mg/d ,经过 6个月治疗 ,比索洛尔治疗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上升 [(4 9 2± 2 8) %VS(3 9 6± 3 6) % ,P <0 0 5 ] ,左室收缩末容积下降[(15 7 7± 42 6)mlVS(180 9± 3 9 6)ml] ;与基线比较左室舒张末容积下降 (P <0 0 5 )。结论 :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础上 ,应用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改善心室重塑。长期应用可改善衰竭心脏心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这种有益的作用在不同心功能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纯理疗和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所见。方法:156例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A组(单纯理疗组)70例,采用超短波+动态干扰电+电脑中频治疗;B组(综合治疗组)86例,除采用上述理疗外,还采用骨盆牵引+推拿治疗。治疗后3-9个月内对其中的59例进行了CT随访。结果:A组痊愈显效率为65.71%,B组痊愈显效率为77.91%。两组治疗结果经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59例CT随访者无一例突出物消失,其中37例未见明显变化,21例略缩小,1例增大。结论:两种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中以综合治疗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1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TVP)术后出现膀胱颈部梗阻(BNO)患者进行尿道膀胱颈部切开术(TUIN)、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N)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编人口学调查问卷、PSSS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GAD-7焦虑筛查量表、MBI-GS工作倦怠问卷等为测量工具调查广东省10家公立医院中从事医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并采用Ordinal回归分析影响医务管理人员工作倦怠的因素。结果 346人参与了该项调查,其中男130人,女216人。56.4%(195/346)的医务管理工作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有子女(OR=0.289)、社会支持水平高(OR=0.960)是减少工作倦怠的因素,睡眠质量差(OR=1.078)、焦虑程度高(OR=1.226)是加重工作倦怠的因素。结论 广东省公立医院医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现象。个人焦虑水平、睡眠质量、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是导致工作倦怠产生的主要因素。相关部门需引起重视,采取相应对策降低工作倦怠发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特征,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应急处置期间无症状感染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5月10日,西安市共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5例(男12例,女13例),中位年龄46.0(18.5,65.0)岁,占全市17.24%(25/145)。其中15例(60.00%)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8例(32.00%)有湖北旅居史,2例(8.00%)为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23例(92.00%)经聚集性疫情传染源溯源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1例(4.00%)为协查外市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现,1例(4.00%)为筛查高危地区来陕人群发现。25例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暴露到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17.0 d,集中医学观察开始至首次核酸检测阳性中位时间为8.0 d,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至转阴出院中位时间为14.0 d。CT显示78.57%(11/14)无症状感染者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小结节影、斑片状影、磨玻璃样影和边界欠清晰状况。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主要经聚集性疫情调查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及时全面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能减少其可能造成的疫情持续传播。肺部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可作为早期排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