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羊水过少足月妊娠对围产儿的影响,探讨羊水过少的处理方法.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有120例羊水过少足月妊娠在我院住院分娩,回顾性分析120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产后围产儿状况.结果120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平均年龄26.5岁,其中最小20岁,最大38岁,初产妇88例,经产妇32例?120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患者中发生胎儿窘迫55例;新生儿低体重24例;新生儿窒息28例.结论妊娠应加强产间前查,对于足月妊娠并发羊水过少患者以剖宫产适时终止妊娠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海坤失眠治疗仪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效果。方法 11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中西医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海坤失眠治疗仪治疗,观察组56例再联合心理疏导干预,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54例(96.43%),对照组总有效47例(87.0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坤失眠治疗仪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卒中后失眠效果肯定,提示心理干预有良好的改善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发于脑卒中后以情绪低落、活动功能减退、思维反应迟缓为主要表现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之一。根据文献报道,PSD发病率为18%~79%,绝大多数患者是轻、中度抑郁,约10%的患者为重度抑郁~([1])。PS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隐匿,非专科医师难以察觉,患者经常被误导至其他科室就诊。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方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在西药对症处理的基础上配合心理疏导,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方案上再给予中药化痰祛瘀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和血脂(TC、TG、LDL、HDL)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TC和LDL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TG和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和血脂水平,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是一种继发于脑卒中的常见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于中医学“郁证”范畴。闫咏梅教授认为卒中后抑郁病因在于中风后肝气逆乱、气血失和、情志失畅,病机在于瘀滞气机,内生郁热,加之肝阳暴亢之余热,诸因共病而成肝热血瘀之郁证。闫师根据病证虚实、病程分期、社会心理状态提出治疗应以清肝化瘀、理气消瘀、滋养祛瘀为主,养胃健脾为辅,同时注重调畅情绪、移情易性,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称的显著的心境低落 [1] 。目前西医对PS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明 [2] ,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3] ,而中医药以其多靶点、多途径 的治疗方式,临床疗效较好 [4-5] 。闫咏梅教授深谙中医之道,强调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在临证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特的诊疗风格。余有幸随诊左右,聆听教导,现总结闫咏梅教授30余年临床经验并结合验案,将其对郁火脾虚型PSD诊疗思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目标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目标完成情况,为制定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中部7个省72个县实施第三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完成项目指标报表进行汇总,对其中10个核心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06年12月31日,10个核心项目中,除接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预防的艾滋病患者/感染者人数的完成率为98.57%,其他指标完成率均超过了预定目标。其中自愿咨询检测人次数的目标完成率为111.45%;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数的目标完成率为121.37%;获得关怀与支持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数的目标完成率为108.42%;政府部门与非政府机构主动开展的项目活动数的目标完成率为133.83%;至少有一位教师接受过艾滋病生活技能培训,并对中学生开展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的中学数的目标完成率为125.73%;接受生活技能教育的中学生数目标完成率为147.53%。结论第三轮艾滋病项目的目标管理,特别是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存在个别指标完成率过高的问题.将在后续阶段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多选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但长期服用疗效欠佳,甚至出现异动症、“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而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其中熟地黄作为治疗帕金森病常用中药,具有补益肝肾、填精益髓的功效,其药用历史悠久及药理作用广泛。通过多项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及名老中医用药规律总结发现,熟地黄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高频单味中药之一,而且熟地黄中含有梓醇、地黄苷、熟地黄多糖、毛蕊花糖苷等多种活性药理成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熟地黄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从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单胺氧化酶表达、降低兴奋性毒性、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促炎因子释放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明确熟地黄治疗本病的高效化学成分及相关信号通路、受体分子,为帕金森病的相关研究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中医药治疗VP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归纳总结VP的四组临床表现特征,得出VP的中医证候规律,指明了“肝强脾弱”是VP最关键的核心病机之一。并探究从中风向VP演变的过程中,“肝强脾弱”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另通过对已报道的中医药治疗VP研究中理法方药的分析,亦能体现以“肝强脾弱”论治VP的有效性。故提出从“肝强脾弱”角度开展进一步研究的价值意义,为VP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与神经递质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神经胶质细胞以及基因的异常表达等多种原因关系密切。目前国内外西医主要是采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但是长期服用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而祖国医学认为癫痫的发病多与风、火、痰、瘀有关,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最终元神失控,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癫痫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石菖蒲作为抗癫痫的高频用药,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查阅相关药理学研究和动物实验方面的文献,阐述了癫痫的发病机制以及石菖蒲提取物和化学成分治疗癫痫的药理学机制,发现石菖蒲在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抗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调节c-fos基因的表达、减少炎症介质水平、抗神经元凋亡、调控胶质细胞以及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对石菖蒲在癫痫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加以归纳总结,为石菖蒲防治癫痫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