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便秘外科治疗的进展北京航天中心医院(100039)杨新庆,王立勇近年来,对除外全身性疾患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顽固性便秘患者经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关便秘外科治疗的情况作一介绍。一、便秘外科治疗的适应证选择便秘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541例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1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95例行传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35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 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47.5±15.1)min vs(55.3±18.2)min,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9.8±3.5)ml vs(24.6±10.4)ml,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单孔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8.6±5.9)h vs(30.1±10.6)h,P〈0.05、(13.5±3.2)h vs(20.5±7.6)h,P〈0.05及(5.2±2.1)h vs(7.6±2.8)h,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发现阑尾坏疽穿孔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1.6%vs 8.9%,P〈0.05)及(9.3%vs 20%,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及形体美观等优点,同时可以进行广泛的腹腔探查,协助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改良Delorme手术治疗直肠内套叠(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共选择10例直肠内套叠程度较重的患者行Delorme手术,在手术方法上省去折叠缝合肌层及减少粘膜分离的长度。近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10例中,女性8例,男性2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TME原则,用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切除、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手术。结果全组成功保肛26例,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例。术中发现直肠阴道瘘者1例,术后第六天、第十天各发现1例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瘘2例,尿潴留2例;淋巴瘘1例;无手术死亡、性功能障碍、吻合口出血及狭窄病例。结论对于超低位直肠癌,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遵循TME原则、强调无瘤原则,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实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保肛成功率高,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小儿多发型肠套叠的发病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15例小儿多发型肠套叠病例临床表现、肠套叠数量及发生部位、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 15例多发型肠套叠患儿均于术中确诊,其中1例术前超声提示多发型肠套叠;共发生肠套叠36个,其中回结型肠套叠15个、小肠小肠型肠套叠11个;继发性3例,原发性12例.结论 小儿多发型肠套叠诊断困难,术前难以明确,容易漏诊,超声检查可以帮助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10月使用α-干扰素治疗水痘儿童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符合《实用传染病学》(第二版)水痘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为对象,均未接种水痘疫苗者。发病月份多集中在11、12、1、2、3月,4、5、6、10月散发,7、8、9月无住院病例。 1.2 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α-干扰素治疗组(下称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1例(下称对照组),2组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并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痄腮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小儿痄腮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分别给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内服:银翘散加板蓝根、夏枯草、海藻、昆布为主,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并发睾丸炎者加龙胆草、橘核、延胡索等药,以清热泻火、疏肝散结。外敷:青黛、仙人掌或蒲公英、苦矾等为主,捣如糊状.外敷患处,以消肿散结止痛。以上二法配合,共收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之功。结果: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痄腮及其并发症效果显著,总有效率100%。结论: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痄腮及其并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北京航天中心医院肛肠科(100039)杨新庆,王立勇所谓直肠孤立性溃疡综合征(SRUS),即在临床上以直肠出血、排便困难、里急后重、粘液便为常见症状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直肠良性疾病。活检病理检查有其典型的病理改变。其溃疡多为单发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分析与探讨。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由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入院的6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平均分为A组、B组各30例。其中A组接受的是西医的治疗方法,B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相同时间,相同外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两组患者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来确定西医治疗与中西医治疗两者间何者更有效及其治疗的特点。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及观察以后经过最终的治疗效果发现,采用中西医治疗的恢复情况要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情况。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红花查耳酮异构酶(CHI)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进行超表达验证该基因的功能。方法将已经分离的红花CHI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两端引入Bam H I和Eco R I酶切位点,构建含有35S启动子的植物超表达载体p BASTA-CHI,通过Flora-dip法将其转化到拟南芥中,并对转基因拟南芥T2代植株进行PCR和总黄酮量检测。结果转基因拟南芥T2代植株的PCR检测,红花CHI基因已经初步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黄酮量检测表明,转红花CHI基因的拟南芥比野生型拟南芥中的黄酮量有所提高,最高提高到2.3倍。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红花CHI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进行超表达,获得了转基因拟南芥T2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