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对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结果81例昏迷患者中,急性中毒29例(占35.8%),以4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31例(占38.3%),糖尿病并发症14例(占l7.3%),且集中在中年和老年人;其他7例(占8.6%)。经过急救后,抢救成功75例,占92.6%。结论根据急诊昏迷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相应的辅助诊断,快速分诊,及早治疗,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UPLC法测定复方南星止痛膏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复方南星止痛膏中马兜铃酸A进行检测,验证产品的临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固相萃取小柱对制剂中的马兜铃酸A进行富集,应用UPLC对其进行检测.结果 在Waters UPLC的高灵敏度色谱条件下,信噪比为3:1时马兜铃酸A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3批制剂成品及中间体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A;3批细辛药材中检出微量马兜铃酸A,平均含量为1.96μ/g,推算至每克制剂中含马兜铃酸A约为0.05μg,远低于口服制剂药品中马兜铃酸A含量不得高于0.5μ/g的标准.结论 以处方中细辛所含马兜铃酸A的研究数据说明,复方南星止痛膏临床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6年1~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116例,其中并发结核菌感染的患者共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转归的情况.结果 4例(3.45%)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结核菌感染的患者中有1例感染部位不明的肺外结核、1例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腹膜炎各1例.最常见的症状是经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发热,结核中毒症状均不明显.在除外肿瘤、一般微生物感染的情况下,给予抗结核试验治疗后4例患者在2~8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经6~9个月抗痨治疗后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症状均缓解.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的症状多不典型且以肺外结核多见,如怀疑合并结核菌感染可尽早行抗结核试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血管钙化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呈进展性,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糖尿病血管钙化是多种促进和抑制钙化的因素参与的细胞介导的主动调节过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肾脏疾病、炎症、骨相关蛋白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与其相关。对于糖尿病血管钙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时评价和控制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预防性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血清溶血素试验、炭粒廓清试验和迟发性超敏试验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纽扣肉芽肿试验观察药物对炎症增殖相的影响;通过去肾上腺大鼠足趾肿胀试验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是否与垂体-肾上腺轴有关。结果七味通痹口服液对免疫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低下小鼠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在激发前给药对迟发性超敏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激发后给药则无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肉芽组织的增生;抗炎作用和垂体-肾上腺轴有关,但并不完全依赖于垂体-肾上腺轴。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炎症增殖相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于媛  王宓  王梅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310-314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与1,25(OH).D缺乏的情况,探讨25(OH)D与1,25(OH)2D水平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CKD 3~5期非透析患者的血浆25(OH)D与1,25(OH)2D水平,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清肌酐(serum creat inine,SCr)、白蛋白(albumin,Alb)、肝功能、血糖等.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25(OH)D及1,25(OH)2D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25(OH)D水平及1,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82例CKD3~5期非透析人群25(OH)D水平中位数8.81 ng/ml,全距0.34~37.69 ng/ml;血浆1,25(OH)2D水平中位数17.14 pg/ml,全距1.10~65.40 pg/ml.82例患者中25(OH)D不足占15.0%,缺乏占81.3%;1,25(OH)2D缺乏发生率44.0%.CKD 3~5期间25(OH)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1,25(OH)2D的水平及缺乏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血浆25(OH)D水平与血浆Alb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1,25(OH)2D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正相关,与合并糖尿病、血磷负相关;1,25(OH)2D水平与25(OH)D水平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和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 3~5非透析患者普遍存在25(OH)D和1,25(OH)2D缺乏.25(OH)D水平与1,25(OH)2D水平具有相关性.血浆Alb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25(OH)D水平,eGFR是1,25(OH)2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5)期非透析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管钙化的发生情况,探讨糖尿病在CKD患者血管钙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收集入选CKD5期非透析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通过腹部、骨盆、手部X线平片进行血管钙化的定量测量,检测血压、相关血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选68例CKD5期非透析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32例、非糖尿病患者36例。X线平片显示42.6%(29/68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存在血管钙化的患者中82.8%有腹主动脉钙化,37.9%存在中小动脉(包括髂动脉、股动脉、桡动脉、手指动脉)钙化。糖尿病CK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及钙化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腹主动脉及中、小动脉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血管钙化的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和糖尿病是CKD5期非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CKD5期非透析患者各部位存在较高的血管钙化发生率及较重的血管钙化程度。糖尿病在CKD患者血管钙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情况及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股骨及桡骨骨密度,多部位X线平片检测血管钙化情况,检测血肌酐、碱性磷酸酶、钙、磷等生化指标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4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作为骨密度的对照。结果①CKD5期非透析患者股骨及桡骨骨密度均明显低于CKD3、4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而腰椎骨密度低于CKD3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CKD3、4期患者各部位骨密度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KD5期非透析患者股骨骨量异常发生率及桡骨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CKD3期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③100例CKD非透析患者中25例(25.0%)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血管钙化。血管钙化者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无钙化者(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显示:三个部位的骨密度中,桡骨T值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CKD5期非透析患者腰椎、股骨及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CKD3、4期患者骨密度无明显下降,存在血管钙化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降低均更为显著,其中桡骨T值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临床肾脏病学的新型模式——循证肾脏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随着临床研究(尤其是临床随机试验)、临床流行病学的迅猛发展以及系统评价(或称Meta-分析)对大量随机试验的分析总结受到日益重视,20世纪90年代,一种医学临床研究的新模式——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诞生了。在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