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雪  王先坤 《中国药房》2012,(6):534-536
目的:分析我院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提出指导和干预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对策。方法:分离本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的非重复革兰阳性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将耐药率结果与Mohnarin监测结果比较,据此提出指导和干预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2年共分离革兰阳性菌1082株,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监测药物组合的耐药率明显低于Mohnarin监测结果(P<0.05)外,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监测药物的耐药率与Mohnarin监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葡萄球菌属已出现对喹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菌株,耐药率为0.35%~16.67%;肠球菌未发现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敏感菌株;链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ohnarin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优选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溶血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感染则需要选择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考虑选择喹奴普丁/达福普汀;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可优选苯唑西林治疗;肠球菌感染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链球菌感染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优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万古霉素依然对革兰阳性菌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活性,可以在其他药治疗无效时选用。  相似文献   
2.
李培武  王先坤  寇治民  张有成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41-11,431,145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联检在诊断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上皮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TAG-72)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患者的38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阳性表达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结果:三种单克隆抗体联检出17例(26.2%)胃癌的33枚(8.6%)淋巴结有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度(38.9%)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0.4%)。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侵袭胃壁深度有关。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预后较差。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度,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呋麻强的松龙滴鼻液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用于鼻黏膜肿胀、急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肥大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局部应用疗效确切,该制剂对鼻黏膜无刺激性、无不良气味,患者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肠道屏障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72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n=24)、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n=24)、IGF-Ⅰ治疗组(IGF-Ⅰ组,n=24).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 h各处死8只,检测血浆淀粉酶,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RT-PCR检测小肠上皮细胞中bax和bcl-2mRNA的表达.结果:与SAP组各时相点相比,IGF-Ⅰ治疗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6h:13.88±1.73 vs 19.00±2.78;12 h:10.13±1.55 vs 17.63±1.60;24 h:9.50±1.07 vs 17.25±2.76;均P<0.05),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小肠组织中bax mRNA的表达在IGF-Ⅰ组的各时相点较SAP组明显减弱(6 h:1.10±0.02vs 1.19±0.04;12 h:0.97±0.04 vs 1.16±0.02;24 h:0.87±0.03 vs 1.14±0.03,均P<0.05);bcl-2 mRNA的表达在IGF-Ⅰ组各时相点与SAP组相比明显增强(6 h:0.65±0.02 vs 0.57±0.02;12 h:0.69±0.04 vs 0.57±0.01;24 h:0.72±0.02 vs 0.58±0.01,均P<0.05).结论:外源性IGF-Ⅰ可以减轻SAP时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王先坤  王秉钧  李培武  晏波 《医学综述》2014,(24):4575-457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改变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探讨两者与病情的关系。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97.62±13.42)μg/L和(5.49±2.40)μg/L,显著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42.17±8.72)μg/L和(2.46±1.37)μg/L(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分别为(22.76±4.38)μg/L和(2.41±1.24)μg/L及(13.23±3.95)μg/L和(1.69±0.82)μg/L(P<0.01);重症急性胰腺炎存活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血清IL-6及TNF-α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病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减轻青霉素钾盐和钠盐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避免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引起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发生。方法 利用盐酸利多卡因具有穿透性好,扩散性强的局部麻醉作用,并应用氯化钠调节为等渗溶液,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制备0.2%盐酸利多卡因0.86%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解青霉素粉针的溶媒。结果 1991年3月-2001年11月配制21批250ml青霉素稀释液供临床使用,能有效减轻臀肌注射疼痛发生率,未发生过注射性臀肌挛缩症,临床反映良好。结论 该制剂稳定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皮素-1(1-31)[ET-1(1-31)]在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s solitarius,NTS)产生的心血管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其中50只随机分为双侧NTS注射组、单侧NTS注射组和人工脑脊液(aCSF)组,分别在双侧或单侧NTS微量注射ET-1 (1-31) (0.5~2.0 pmoL)或 aCSF(100 nL),观察ET-1(1-31)在NTS内的心血管效应.11只大鼠观察ET-1(1-31) (1.0 pmoL)在NTS水平对动脉压力反射功能(BRS)产生的影响.其余29只大鼠分别预先给予ETA受体拮抗剂BQ123、ETB受体拮抗剂BQ788、非选择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KYN)或对照(aCSF),探讨ET-1(1-31)在大鼠NTS内产生的心血管效应机制.结果:在大鼠NTS双侧或单侧微量注射ET-1(1-31)剂量依赖性降低大鼠血压并减缓心率;NTS双侧微注射ET-1(1-31)(1 pmoL)显著减弱大鼠BRS(P<0.05);ETA受体拮抗剂BQ123或KYN显著减弱单侧NTS微量注射ET-1(1-31) (1.0 pmoL)产生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作用(P<0.05);单侧NTS注射ETB受体拮抗剂BQ788对NTS微量注射ET-1(1-31)(1.0 pmoL)产生的降低血压和减缓心率作用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结论:NTS微量注射ET-1(1-31)能够降低麻醉大鼠的血压并减缓心率,其作用可能是由ET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所介导.  相似文献   
8.
王先坤  王雪 《贵州医药》2005,29(8):745-745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广泛应用于临床。20世纪后期临床上通常使用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减轻其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200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苯甲醇作为注射溶媒明显增加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发生的危险,卫生部已禁止使用苯甲醇作为青霉素注射溶媒。我院药剂科灭菌制剂室于1991年3月开始研制青霉素稀释液供临床使用。经临床应用观察反映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也是一种具有潜在威胁的疾病,它的发病率较高,总死亡率为10%。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严重度将其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中MAP具有自限性,预后较好,而SAP波及邻近组织并可并发远隔脏器的损害,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预后差,死亡率高达20%~:30%。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奥曲肽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奥曲肽十加味大黄承气汤.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观察血清淀粉酶、血清钙、白介素10(IL-10)及IL-18(IL-18)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排气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淀粉酶、白介素18及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浓度逐渐增加,且治疗组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10随着治疗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血清IL-10水平在第10天后又有所增高,高于第5天水平,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