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1.
潘红珊 《北方药学》2016,13(6):75-76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睡眠节律紊乱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认知障碍睡眠节律紊乱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设计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地西泮、利培酮等常规镇静药治疗,治疗组予以阿戈美拉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与夜间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例,好转7例,无效9例,有效率55.0%;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4例,好转6例,无效5例,有效率75.0%,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夜间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睡眠节律紊乱临床疗效良好,能逆转其生物节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对比度洛西汀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使用阿戈美拉汀,对照组使用度洛西汀,治疗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睡眠障碍量表(SD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功能恢复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HAMD、CSS、SD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显示研究组阿戈美拉汀不良反应少,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有利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抗老年卒中后抑郁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不同科室收治的120例老年内科患者,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35例,内分泌疾病44例,呼吸内科疾病52例,神经内科疾病65例,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全部收回并检查均合格,有效率为100%。本组焦虑发生率为19.17%,抑郁发生率为20.83%,焦虑和抑郁同时发生率为13.33%。女性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大学以上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文化程度,有应激因素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应激因素的患者,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要高于其他科室,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与患者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内科疾病病种有关,对于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利培酮组与奥氮平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或奥氮平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总有效率(68.33%)与奥氮平组总有效率(63.33%)间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组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比率(33.33%)高于奥氮平组(16.67%)(P〈0.05);奥氮平组在体重增加(28.33%)及嗜睡症状(20.00%)上发生率均高于利培酮组(8.33%与6.67%)(P〈0.05)。结论两种药物在临床疗效上差异较小而不良反应种类有所差异,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对比2组治疗4周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施以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疗效确切,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脂代谢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开展血糖、血脂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糖脂代谢对疾病发病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与糖脂代谢具有密切相关性,糖脂代谢异常会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合理调节血糖与血脂对疾病预防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在疗效、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62),分别接受帕利哌酮缓释片或利培酮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定两组病例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并统计两组病例在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和3例患者脱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d 7,142,8,568,4时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从治疗d 4开始,研究组各个治疗时间点的阳性症状因子评分显著下降;治疗d 84时,研究组PANSS其他因子评分、SF-36总分及PSP总分明显改变(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治疗d 142,8,568,4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焦虑抑郁因子评分显著改变;治疗d 28,568,4的阴性症状、敌意/兴奋因子评分有显著变化;d 56和d 84时思维混乱因子评分有明显改变(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6/48)和53.2%(33/6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d 28,568,4时,两组病例的催乳素浓度与其基线值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治疗d 28和d 84时研究组的催乳素浓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各个时间点的ESRS总分、体重、血糖、血脂及QTc间期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在疗效(包括起效时间)、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方面均优于利培酮,可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新、更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戈美拉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8例诊断为抑郁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阿戈美拉汀和帕罗西汀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HAMD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疗效相当,副反应量表显示阿戈美拉汀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戈美拉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治疗的58例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则加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HAMD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与舍曲林联合应用是治疗PSD安全高效疗法,利于缓解患者抑郁状态,提升疾病治疗效果,进而对患者身心康复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老年PSD患者随机分为阿戈美拉汀组和舍曲林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3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阿戈美拉汀组(n=38)和舍曲林组(n =42)HAMD、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改善(P均<0.001).阿戈美拉汀组与舍曲林组HAMD和NIHSS评分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Barthel指数评分从治疗后第4周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阿戈美拉汀治疗PSD的疗效与舍曲林相当,且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优于舍曲林,两者安全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