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8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issue specific cytosine deaminase/5-fluorocytosine (CD/5-FC) thermotherapy on hepatic metastasis of colonic carcinoma in nude mice. Methods Forty-five nude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FC group and 5-FC thermotherap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15 mice in each group). Mice models of hepatic metastasis of colonic carcinoma were established by portal vein injection of LoVo/CEACD cells. The hepatic metastasis rate and number of metastatic nodules of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ehi-square 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umor tissues and apoptotic index of tumor cells were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CD gene in tumor tissues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number of metastatic nodules and liver metas-tasis rate were 4.6±1.3 and 100.0% in control group, 2.2±1.0 and 60.0% in 5-FC group, 0.5±0.8 and 13.3% in 5-FC thermotherapy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mong the 3 groups (F=25.898, χ2=5.208, 19.548, 5.168, P<0.05). The mean apoptotic indexes of tumor cells of the 3 groups were 4.6%, 9.9% and 17.4%, respectively. Vacuolar degeneration, cell necrosis, cytolysis and apoptotic bodies were mostly observed in the 5-FC thermotherapy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CD gene in tumor tissue was detected in all the groups. Conclusion Tissue specific CD/5-FC thermotherapy has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hepatic metastasis of LoVo cells transfected with CD gene.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10只6—7周SD大鼠肌注大剂量强的松龙3周后采用较敏感的PAP法,对胃肠道G细胞和D细胞进行了计数统计。发现两种细胞在胃窦部显著性减少,G细胞在空肠D细胞在回肠都增加。G细胞和D细胞的数量分布变化与胃肠道免疫功能。胃酸的分泌以及胃肠粘膜的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腹腔镜(双镜)手术在早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间应用双镜手术治疗55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成功实施内镜定位、腹腔镜游离结肠肠段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果追加腹腔镜根治术11例;2例(3.6%)内镜定位后因小肠胀气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90(55~24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0~200)ml.51例(92.7%)术后2~3 d肛门排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15)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2(3~72)个月,除1例死于心肌梗死外,其余存活至今,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内镜辅助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是早期结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间经手术治疗的8例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维成像和下肢血管彩超明确诊断的8例起病1天-3个月的广泛性骼一股静脉闭塞症患者,经左腹部腹膜外入路手术,8例均采用Forgarey导管取栓,4例人工血管搭桥术,1例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血管搭桥术。近期疗效满意,无死亡和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对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的诊断,无创性的MR三维成像和下肢血管彩超可代替有创性的DSA检查。决定病程较长不是手术取栓的禁忌症,而彩超对术前判断能否手术取栓有重要的意义。急性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应常规探查髂总静脉入口处,因髂静脉病变引起的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应同时行人造血管搭桥或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近5年来我院18例女性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痿的临床资料。发现直肠阴道痿多发生于中低位直肠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患者。痿的发生与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期、肿瘤距肛门口的距离.以及手术技巧、手术难度、引流方法有关。而与是否进行预防性造口,以及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无关。预防上强调应重视术中直肠前壁的锐性分离、结肠直肠吻合以及术后盆腔的负压引流。治疗上应首先进行保守治疗,即肠内营养,阴道冲洗。早期配合肠外营养、及全身或局部抗炎治疗,大部分直肠阴道痿通过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结肠或回肠末端造口。若长期不愈应考虑吻合口肿瘤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329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重癌发生率的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3292例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重癌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0年1月一2001年1月11年间在我院外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292例进行分析。结果:3292例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多重瘤73例(2.22?。男56例.女17例(3.29:1,P<0.01)。同时癌16例(21.92?,异时癌57(78.08%)例(P<0.01)。二重癌64例(87.67?,三重癌7例(9.59?,四重癌2例(2.74?。多重癌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原发胰腺癌7例(10.29?、食道癌16例(2.73?、肠癌22(2.40?、胃癌25(2.15?、肝癌10(1.95?,除胃癌和肝癌外(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计发生部位84处.由高到低依次为肠癌15(17.86?、胃癌14(16.67?、鼻咽喉癌9(10.71?、食道癌8(9.52)、肺癌6(7.14?、膀肮癌5(5.95?、前列腺癌5(5—95%)、肾癌3(3.57%)、肝癌2(2.38?、睾丸癌2(2.38?。结论;对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提倡特整个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作为一个整体去对待,可以早期发现多重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六君子汤加黄芪增强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疗效观察程惠华,郑立昇,陈樟树,涂小煌,吴昌信,王雯,戴西湖近年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特...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尚存在争议,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与低位结扎各有自己的优势,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式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还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解决这~问题。现阶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中所见确定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更为合适。根据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动脉的处理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基础上,作设计了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门静脉阻断并双介入治疗方法对12例晚期肝癌患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患经去血供等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AFP下降.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本方法既发挥反复暂时性肝动脉阻断治疗肝癌的优点,又可以阻断肿瘤内的门脉供血,同时配合双介入治疗,对门静脉癌栓有一定效果,因此不失为晚期肝癌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38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B且31例,行传统手术,采用t检验,x2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对比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病率、Ⅰ、Ⅱ期淋巴结清扫数目、Ⅱ期3年复发率及生存率、Ⅲ期系膜根部阳性淋巴结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淋巴结清扫数目[(22.76±6.94)枚、(15.11±7.85)枚]、Ⅲ期3年复发率(5.88%、45.45%)及生存率(94.12%、63.64%)、淋巴结清扫总数(20.56±7.11、13.92±6.62)、3年总复发率(7.89%、29.03%)及总生存率(94.74%、77.4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术式比较,全结肠系膜切除显著提高了Ⅲ期右半结肠癌根治效果,对Ⅰ、Ⅱ期右半结肠癌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