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调心方对 β淀粉样蛋白 (β amyloid ,Aβ)片段Aβ2 5 3 5杏仁核注射大鼠脑内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Aβ2 5 3 5多肽片段进行大鼠单侧杏仁核注射 ,以模拟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 ,AD)脑内Aβ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积分光密度分析检测磷酸化tau、Aβ、cyclinA、cyclinB1等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Aβ注射大鼠脑内的磷酸化tau、Aβ、cyclinA、cyclinB1等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 <0 0 5 ) ,而给予调心方的动物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这些蛋白的水平 (P <0 0 5 )。结论 :调心方对Aβ引起的动物脑内神经元异常表达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单侧杏仁核注射 β淀粉样蛋白 (Aβ)多肽片段Aβ2 5 3 5后 ,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和P35蛋白的表达变化 ,并用此动物模型观察调心方的作用。 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35和磷酸化tau蛋白。 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 ,Aβ注射组大鼠平均潜伏期 (2 0 4± 36 5 )s比手术对照组 (8 8± 12 1)s明显延长 ,Aβ加用调心方组 (9 8± 10 3)s较Aβ注射组显著缩短 (P <0 0 5 )。免疫组化和积分光密度分析显示Aβ注射后脑内P35和磷酸化tau增加 ,但术后 2 1dP35蛋白水平开始下降 ,而磷酸化tau蛋白继续增高 ;调心方治疗组P35和磷酸化tau蛋白均较Aβ注射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脑内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增加 ,其部分原因可能与P35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而调心方具有抑制Aβ诱导的这些反应。  相似文献   
3.
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aemia-modified albumin,IMA)也称钴结合蛋白,最早在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血清中发现,IMA的形成可能与白蛋白N-末端Asp-Ala-His-Lys肽链片段在缺血缺氧环境下与二价金属离子的结合力增高有关[1].目前IMA已经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癫痫和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2-3],然而关于IM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较少,且报道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4-5].本研究初步探讨了IMA在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结蛋白病(desminopathy),又称骨骼肌心肌病或结蛋白相关性肌肉病,是由于结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遗传性肌肉病,属于肌原纤维肌病的一种亚型,约占肌原纤维肌病患者的1/3[1].1998年Goldfarb等[2]发现结蛋白基因存在致病突变,到目前已经在大约90个家族性或散发病例中发现了40多种结蛋白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7岁,因"四肢无力伴二便障碍3 d"于2007年7月7日入院.患者3 d前感觉左下肢无力,数小时后右下肢出现无力症状,双下肢无力症状24 h内逐渐进展至不能行走.双下肢痛刺激反应减弱,小便费力,大便未解.第2天出现双上肢无力,感胸腹部束带感,小便潴留.病程中无呼吸费力、声音嘶哑、饮水反呛等.近期无疫苗接种史,无特殊药物食物史,无炎症感染史.既往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年,一直服用丙基硫氧嘧啶100 mg/d,未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体检:意识清楚,双眼稍突,甲状腺质地较硬,Ⅲ度肿大.脑神经检查正常,双上肢近端肌力V-级,远端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双下肢腱反射未引出,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阳性,胸3以下感觉减退,颈软,Kernig征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并与其他国家的患者进行对比.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经Notch3基因和超微病理检查证实的26个CADASIL家系中10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首发症状和临床表现特点,与德国、日本、沙特、法国患者的症状用x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35例患者头颅MRI改变特点并与英国以及法国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102例患者发病年龄在22~80岁,平均(43.9±11.0)岁,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出现率(79.41%)与其他国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痴呆出现率(50.00%)高于沙特(21.05%,x2=5.513,P=0.020)和法国(31.11%,x2=4.517,P=0.034)患者;精神异常出现率(14.71%)较德国患者低(30.39%,x2=7.185,P=0.007);偏头痛出现率(13.73%)和法国患者类似,明显少于日本(40%,x2=12.658,P=0.000)、德国(38.24%,x2=15.932,P=0.000)和沙特患者(42.11%,x2=6.869,P=0.009).35例患者头MRI均存在异常改变,没有发现延髓损害,腔隙性梗死在基底节的发生率(82.86%)明显较法国患者(60%,x2=5.663,P=0.017)高;大脑白质疏松发生率与法国患者相似;颞极白质受累率(68.57%)明显少于英国患者(95%,x2=5.211,P=0.022).结论 不同国家CADASIL的临床表现和MRI改变存在差异.双颞极白质异常信号对国人CADASIL的诊断不是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1个骨骼肌钠通道α1亚基(SCN4A)基因新突变导致的正常钾和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家系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本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有9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7~25岁.5例患者为正常钾性周期性瘫痪,其中4例伴随肌强直症状;3例患者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1例发作时血钾浓度不详.对先证者进行左肱二头肌活体组织检查.先证者和7例家系患者、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以及50名健康人行SCN4A基因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肌纤维出现轻度肥大和萎缩,伴随核内移和肌纤维内空泡,部分肌纤维内氧化酶分布异常.所有患者均存在SCN4A基因的R1129Q突变,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以及50名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 SCN4A基因R1129Q新突变在同一家系内可以导致低血钾性和正常血钾性周期性瘫痪共存.  相似文献   
8.
结蛋白基因S12F新突变导致的结蛋白病一家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1个结蛋白基因新突变导致的结蛋白病家系,介绍其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内共有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20~50岁.其中7例有心脏损害,3例有肢体近端无力,1例伴慢性腹泻.先证者和其兄行左肱二头肌活体组织检查,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电镜观察及抗结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先证者和3例患者、5名无症状家系成员及50名健康人行结蛋白基因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骨骼肌出现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伴结缔组织增生,少数肌纤维出现嗜酸性改变伴镶边空泡,其兄的骨骼肌仅在许多肌纤维内出现小圆状嗜酸性包涵体.肌纤维内包涵体和肌纤维膜下结蛋白阳性.电镜显示先证者肌纤维内颗粒物质沉积.4例患者存在结蛋白基因S12F突变,无症状家系成员和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 结蛋白S12F新突变导致的结蛋白病多出现在男性,以心脏病多见.病理改变在家系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1个骨骼肌钠通道α1亚基(SCN4A)基因新突变导致的正常钾和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家系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本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有9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7~25岁.5例患者为正常钾性周期性瘫痪,其中4例伴随肌强直症状;3例患者为低钾性周期性瘫痪;1例发作时血钾浓度不详.对先证者进行左肱二头肌活体组织检查.先证者和7例家系患者、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以及50名健康人行SCN4A基因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肌纤维出现轻度肥大和萎缩,伴随核内移和肌纤维内空泡,部分肌纤维内氧化酶分布异常.所有患者均存在SCN4A基因的R1129Q突变,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以及50名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 SCN4A基因R1129Q新突变在同一家系内可以导致低血钾性和正常血钾性周期性瘫痪共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