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31岁,孕4产1.因"接触性出血伴下腹隐痛3月余"于2006年2月入住我科.患者平素体健,自2005年11月起出现同房后少量阴道流血,色鲜红,量不多,伴下腹阵发性坠胀痛,无发热、恶心等其它不适.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体检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时进行靶向治疗,可协同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方法 使用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手段,西妥昔单抗的可变区和贝伐珠单抗的可变区通过G4S柔性肽连接在一起,获得同时靶向EGFR和VEGF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scDb);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scDb与EGFR和VEGF的结合活性,并计算亲和力常数;流式细胞术检测scDb对受体过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结合能力;MTT法检测scDb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增殖抑制;Western Blot研究与单独给药相比 scDb对 SKOV-3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建立卵巢癌SKOV-3细胞荷瘤小鼠动物模型,检测scDb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 通过重叠PCR手段和毕赤酵母X-33表达,成功获得scDb,经Western blot鉴定验证了scDb的分子量为55kD,证明表达及装配正确.ELISA检测scDb与EGFR和VEGF均有结合活性,通过EC50计算,得到scDb与EGFR的亲和力常数为1.27nM,与VEGF的亲和力常数为0.75nM.流式细胞术检测scDb与SKOV-3的结合率为72.00%.MTT实验,亲本抗体组与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组对SKOV-3均有抑制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表明,scDb能同时阻断EGFR和激酶结构域受体(KDR)的磷酸化,最终导致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信号通路被强烈抑制.通过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抗肿瘤实验,scDb组在体内仍能发挥较强的抗肿瘤效果,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可以达到(74.53±9.63)%.结论 该文成功构建并表达了scDb.scDb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王芳  毛小刚 《实用癌症杂志》2018,(3):356-358,382
目的探讨XAF1、CHD5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部分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分析XAF1、CHD这两个免疫因子与卵巢肿瘤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无病生存和总体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 XAF1高表达与肿瘤组织分期(P=0.030)相关,多见于Ⅲ期或Ⅳ期(P=0.099)肿瘤。此外,相比于对照组,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CHD5表达水平偏低。且CHD5低表达与淋巴结状态、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分级、临床分期无关。生存分析显示,XAF1低表达与高分化肿瘤有关,且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3)。CHD5低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XAF1、CHD5低表达是卵巢浆液性腺癌危险因素以及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卵巢浆液性腺癌患者体内的XAF1、CHD5表达均下降,缩短无病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但是二者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关系,可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和准确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关键因子。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21年3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和襄阳市中心医院进行宫颈hrHPV DNA筛查检查且同时进行宫颈活检的191例患者,收集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标本90份(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宫颈癌组织标本101份(宫颈癌组),另收集同期于医院进行子宫全切术的慢性宫颈炎组织标本60份(慢性宫颈炎组),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检测患者hrHP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K1/2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hrHPV感染阳性率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宫颈癌组p-ERK1/2、p-c-Fos阳性率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p-c-Fun阳性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低分化、Ⅱ+Ⅲ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组织中p-ERK1/2、p-c-Fos和p-c-Fun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Ⅰ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l}缶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07年5月一201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子宫活动度好及阴道较松弛宽松的患者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另5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术后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均有显著差异,P〈O.05。腹腔镜组中转开腹2例,阴式组无中转开腹,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自有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结合医生技能、仪器情况综合考虑为患者选择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0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综合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化疗药联合治疗;单纯化疗组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48.5%,疾病控制率为84.8%。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24.2%,疾病控制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KPS评分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有效辅助化疗药作用于肿瘤,无明显加重化疗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毛小刚  刘琼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600-2602
目的:分析评价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5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组(A组)66例,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组(B组)50例,单纯放疗治疗组(C组)42例。A组为实验组,B、C组为对照组。结果: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化疗联合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8年5月就诊于我科的中晚期肺癌患者72例,年龄42—76岁,平均(54.3±4.5)岁。采用介入化疗加放疗治疗,并与2000年2月~2004年7月我院采用单纯化疗的5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介入化疗加放疗组有效率为48.6%,疾病控制率为86.1%。单纯放射治疗组有效率为32.8%,疾病控制率70.7%。两组患者RR、DCR均有显著差异,P〈0.05。远期疗效,介入化疗加放疗组3月生存率86.1%,1年生存率70.8%,3年生存率52.8%;对照组3月生存率74.1%,1年生存率50.0%,3年生存率25.7%。两组患者3月、1年、3年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查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2组催乳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联合检查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指数。结果观察组PRL(542.29±189.41)I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6±123.58)IU/L;Hcy(23.47±6.83)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1.75±1.52)μmol/L(P<0.01)。PRL及Hcy联合检查漏诊率25.30%,符合率86.50%,灵敏度74.70%,特异度98.75%,正确指数0.73。PRL水平越高,发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越高,OR和95%CI分别为2.962和1.907~4.600。Hcy水平越高,发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越高,OR和95%CI分别为2.552和1.851~3.518。曲线评价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PRL及Hcy水平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查有助于对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对90例高危实施剖宫产的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使用时间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其中预防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并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并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后,如宫缩乏力致出血量超过400 mL且按摩子宫无效再行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8%低于对照组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产后2 h和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产妇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