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在临床工作中,实验室指标对病症的诊断、治疗、预后及医学科学研究十分重要。临床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诊断、治疗、预后。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迅速发展,好的检验方法不断产生,致使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依赖越来越大,因此,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越显重要,所以必须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楼丽华应用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丽华教授系浙江省级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业医30余年,诊治乳腺病经验丰富,现将楼师用阳和汤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性本虚标实属阴证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以乳晕处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炎性细胞特别是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良性炎症性疾病。乳头常有白色臭味的脂质样分泌物。乳头溢液或乳晕部肿块,可发生红肿热痛,化脓溃破后脓液中夹杂脂质样物质,久不收口或反复发作,以30~40岁非哺乳期和绝经期妇女多见,大多数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  相似文献   
4.
毛娟娟  潘修成  杨帆  任劲松  傅涓涓  刘梅  李丽  陈明 《肝脏》2011,16(2):128-129
重型乙型肝炎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达70%~80%以上,是目前我国重型肝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生机制未完全清楚。单核细胞是体内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炎症情况下可发育成巨噬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在诱导抗感染免疫和启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目前发现巨噬细胞活化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既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预处理组、模型组、正常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观察电针百会、肾俞、后三里后VD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 电针预处理组海马神经元排列比较整齐,数目较多.结论 电针对V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电针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1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α-干扰素治疗24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比例和单核细胞PD-L1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治疗前CHB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和单核细胞PD-L1表达水平与HBV DNA水平成正相关;治疗24周后,Treg水平明显下降,而单核细胞PD-L1表达无明显变化.在不同应答病例,治疗24周后外周血Treg和单核细胞PD-L1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同.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reg和单核细胞PD-L1水平影响α-干扰素抗HBV疗效,测定外周血Treg比例和单核细胞PD-L1的表达,可作为α-干扰素抗HBV疗效预测的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沉浸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48名护理实习生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实验组接受沉浸体验式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实习生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NF-κB及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凶子-κB(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表达变化的规律和电针干预对其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核转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和海马组织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各组大鼠相比,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海马组织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TNF-α的表达上调后可活化NF-KB,参与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电针能抑制其活化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电针预处理后,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及定位航行试验成绩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胶原川芎嗪缓释剂穴位埋药与腹腔注射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针灸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4h组、72h组、120h组)、穴位埋药组(24h组、72h组、120h组)、腹腔注射组(24h组、72h组、120h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以胶原川芎嗪制备的缓释剂(药线)在大椎、双侧内关穴位埋药。用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组大鼠海马组织TNF-α含量即明显升高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TNF-α含量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同时相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并随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正常。穴位埋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腹腔注射组(P<0.01)。结论穴位埋药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水平,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继发的脑神经元损伤,疗效优于腹腔注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