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IMT和C反应蛋白。结果2组治疗后IMT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CRP未见明显下降,而治疗组CRP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C反应蛋白和抑制IMT增厚。  相似文献   
2.
毕明辉  柯志福  张广辉 《内科》2023,(2):105-109+120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益气活血化瘀方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PCI术的160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CHF合并T2DM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替罗非班组(n=80)和联合用药组(n=80)。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方。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冠状动脉血流参数、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两组术中、治疗14 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联合用药组冠状动脉舒张期峰流速、收缩期峰流速、血流速度储备、舒张期速度-时间积分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均高于替罗非班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红细胞压积与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以及血清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替罗非班组(均P<0.05);两组术中、治疗14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益气活血化瘀方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CHF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具有...  相似文献   
3.
毕明辉  程诚  李鹏  吴平生 《重庆医学》2015,(24):3334-3336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主动脉壁细胞内核因子(NF-κB)、纤溶抑制物(TAFI)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水平影响,探讨黄芩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4组,每组10只,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高剂量组(黄芩苷150 mg·kg-1·d-1)、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100 mg·kg-1· d-1)),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 TAFI 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主动脉壁细胞内核因子 NF-κB,ACE2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组大鼠 TAFI、ACE2活性升高,NF-κB 灰度值降低(P <0.05);黄芩苷高、低剂量组 TAFI、ACE2明显低于模型组, NF-κB 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下调 TAFI 水平,NF-κB 表达,上调 ACE2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艾灸联合帕罗西汀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阳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阳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每日2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艾灸,穴位选取双侧肝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及百会、关元,1 w灸5次,2 w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共28 d)。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用脑涨落图仪检测患者脑内去甲肾上腺(NE)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17项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NE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帕罗西汀对阳虚型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6.
小儿支原体肺炎32例临床分析毕明辉安秀红苗淑娟我院于1996年4~7月收治支原体肺炎32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2例病儿中,男15例,女17例;<4岁5例,4~12岁27例,平均年龄7岁。临床表现:发热32例,其中>40℃者3例,39~40℃...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定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并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基础疾病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继续使用标准抗心衰药物,观察组给予定心颗粒,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两组均予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对房颤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小时平均心室率、房颤发作持续时间、LVEDD、LVESD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EF升高及BNP降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对房颤的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定心颗粒可以降低心室率、房颤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房颤疗效,与胺碘酮效果相似;定心颗粒可进一步改善阵发性房颤并慢性心衰患者的EF及BNP水平,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大关系,而其中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冠心病,判断其预后,预测心血管事件危险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笔者采用管昌益博士经验方心痛安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并观察了该药对CR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数患儿呈良性经过,不留后遗症,不影响发育。但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发病年龄早、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的患儿,最终引起缺氧性脑损伤,致使智力低下,影响学习,个别患儿则转为无热惊厥(即癫痫)。 为了进一步明确高热惊厥与脑损伤、癫痫之间的关系,进而在临床上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将我院近12年内住院患儿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