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型证素规律及用药特点,为中医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公开发表的有关口服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的文献,对其证型、证素、治法、方药进行梳理,并采用频数分析、构成比分析、因子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痰瘀阻络、阳虚血瘀和肝肾阴虚;常见的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经络、阴虚、痰、湿、阳虚,常见的病位证素为经络、肝、脾、肾,其中虚证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证素为瘀血、痰、湿、热、毒;常见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和补阳还五汤;常用中药为黄芪、当归等;常用药对药串为黄芪系列、桃仁系列等。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为主,其次为痰、湿、热、毒,病位在经络,涉及肝、脾、肾三脏。气阴两虚是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血瘀是关键;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上补气活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挖掘《圣济总录·口齿门》揩齿方的用药规律并分析其核心方的抗炎机制。  方法  收集整理《圣济总录·口齿门》中的揩齿方, 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高频药对与药组分析、核心方发现分析、核心方抗炎分子机制分析。  结果  共收集102首揩齿方, 方剂以治疗齿龈类疾病为主, 其中频数超过5的高频药物有细辛、升麻、皂荚、大青盐、麝香等33种, 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6个药对与药组, 发现了药物组成为升麻、白芷、细辛、藁本的核心方。核心方中山柰酚、白芷醇等成分可通过作用于PTGS2、PIK3CA、MAPK8等多个靶点影响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多条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结论  揩齿方善用风药, 注重祛风止痛、芳香除臭、清热泻火。其核心方发挥抗炎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岭南骨伤名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岭南骨科名家著作、手稿、论文等文献,建立岭南骨伤方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岭南骨伤文献中共涉及方剂802首、中药811味,所使用药物以温性最多,占28.3%,药物类别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温里药为主,LDA主题模型共得5个核心方,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出21条药对与药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等。结论:岭南骨科名家基本遵从骨伤科用药的常规,重视活血化瘀法的治疗,用药呈现比较明显的骨伤早、中、晚3期用药规律,早期或兼清热解毒,或强调止血,或开窍醒神;中期攻补兼施,兼以补益肝肾;晚期以补为主,益气健脾养血,兼以活血、补益肝肾。在此基础上,用药也体现了重视健脾化湿清热的岭南骨伤特色治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邵念方教授治疗老年期痴呆肾虚髓亏证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邵老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经诊治的老年期痴呆病肾虚髓亏证患者医案, 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2.4)对纳入处方的用药进行用药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 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10个, 涉及中药238味, 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茯苓、石菖蒲、酒萸肉、山药、熟地黄、益智仁、生地黄、黄芪、川芎、白术;药性以平、温、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归经以脾、肝、肺、肾经为主;功效以利水渗湿、清热活血、宁心、清热解毒、化湿开胃、健脾为主;关联分析结果发现, 使用频次超过25次的药物组合有15组, 分别是:酒萸肉-茯苓、酒萸肉-山药、山药-酒萸肉、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黄芪-茯苓、泽泻-茯苓、牡丹皮-茯苓、熟地黄-茯苓、生地黄-茯苓、远志-石菖蒲、牡丹皮-酒萸肉、牡丹皮-山药、泽泻-酒萸肉、泽泻-山药;聚类分析发现4组新处方, 第1组为茯苓、生地黄、熟地黄、泽泻、牡丹...  相似文献   
6.
道教医学是传统中华医学的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道教医学相关理论文献的梳理,将道教医学病因理论进行归纳、整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道教医学病因理论进行总结探讨:第一,精气理论对人体疾病产生的影响;第二,“脏腑之神”对人体疾病产生的重要规律;第三,“奇经八脉”理论在道教得以发展,是道教病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道教医学中对于“邪气”认识不仅包括六淫邪气,也包括自然界中无形的不正之气,如“精灵鬼怪”“三尸九虫”等具有宗教色彩的理论学说;第五,自然因果规律致病因素为道教病因理论根本因素。以上五方面致病因素,既有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相似之处,又有典型宗教色彩因素,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传统道教医学病因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普济方·牙齿门》揩齿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普济方·牙齿门》中的揩齿方并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核心方与聚类组合发现分析。结果:共收集280首揩齿方,其中频数≥12的高频药物有细辛、白芷、升麻、麝香、大青盐、川芎、皂荚、生地黄、石膏、寒水石等32种,以味辛、性温、归肝脾经、无毒的药物居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6个药对与药组;设置支持度为9%,获得药物组成为升麻、白芷、细辛、川芎的核心方;通过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药物聚类组合;分析得出的药对、药组、核心方与药物聚类组合多由风药、香药、矿物药相互配伍而成。结论:揩齿方中多用风药、香药、矿物药,注重祛风止痛、芳香除臭、清热泻火,其中善用风药是揩齿方最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