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在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入组后采用Bobath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参照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和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经治疗后针对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0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u=5.4544,P=0.0000。观察组患者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及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健脑针法结合推拿按摩对改善肝肾不足型小儿脑瘫具有良好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促进患儿脑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与生活运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在常规康复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运动能力,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光丽 《山东医药》2010,50(29):78-79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探讨影响其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196例住院脑瘫儿童的身高、体质量,采用WHO评价标准评价营养不良的程度,计算营养不良检出率。结果196例患儿发育迟缓发生率79.1%、体质量低下发生率68.9%,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不同程度及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营养不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影响脑瘫儿童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摄食障碍,加强运动疗法和摄食训练,可以改善脑瘫儿童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提高我市出生人口质量,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200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疾病筛查工作。我们对2000年~2003年12月淄博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26例进行随访,并对其生长发育和发育商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M、2M、3M进行肌电测试。治疗组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生理盐水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肌电信号采集应用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表面肌电仪及Ag/Agcl表面电极。结果:治疗1M初次经行肌电测试时,2组患者股四头肌肌电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M测试时,治疗组的股四头肌肌电较对照组出现差异(P<0.05)。治疗3M股四头肌肌电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差异,且2组差异增大。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股四头肌肌力的提高生理盐水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淄博市196例脑性瘫痪患儿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美  武光丽 《山东医药》2010,50(25):96-96
为了解脑瘫的病因特点,我们对196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针灸治疗小儿面神经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6及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面神经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2组患儿均给予减轻局部面神经水肿、改善血液循环、抗病毒及营养面神经药物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辨证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面神经传导功能和血清IL-6、IL-17、IL-2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点的神经传导速度逐渐上升,治疗30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30 d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 MAP波幅均显著上升(P均0.05),R1潜伏期和血清IL-6、IL-17、IL-21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针灸治疗可通过降低血清IL-6、IL-17及IL-21水平而达到抑制免疫炎性损伤,改善患儿面神经炎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住院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的临床特征与康复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Bobath法、Vojta法、山本法、按摩、针炙、穴位药物注射法、言语训练、作业治疗、经络导平、痉挛肌治疗仪和中西药物等等,对该院儿童康复科住院的196例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显效116例,进步73例,总有效率达96.43%;患儿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临床类型中痉挛型脑瘫效果最佳;病情越轻有效率越高;无合并症有效率高于有合并症。结论:康复疗效与脑瘫患儿的临床特征有一定关系,接受治疗的时间、年龄、类型、病情及有无合并症有关。接受治疗早、年龄小、病情轻、无合并症有效率高;接受治疗晚、年龄大、病情重、疗程短、有合并症有效率低。  相似文献   
9.
武光丽 《山东医药》2010,50(45):65-66
目的分析脑瘫患儿头颅CT的影像学改变,探讨CT对脑瘫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脑瘫患儿采用CT扫描,观察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合并症患儿的CT检查异常情况。结果 105例中,头颅CT异常表现者72例,异常率68.6%;CT异常表现主要为脑积水、脑发育不良、脑萎缩、脑软化、脑穿通畸形、蛛网膜下腔增宽等;不同类型脑瘫其CT异常率不同;合并精神发育迟滞或癫痫脑瘫患儿的CT异常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患儿。结论头部CT检查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