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组成与资源化物质鞣花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收集余甘子鲜汁沉淀物,采用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成分;以鞣花酸含量为指标,分别采用醇提法、酶提法、碱溶酸沉法对鞣花酸进行提取纯化,且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筛选提取工艺。结果:红外分析表明,余甘子鲜汁沉淀物具有C、O元素,苯环、酚羟基等基本结构;UPLC-Q-TOF-MS结果表明,沉淀物的主要成分为鞣花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且鞣花酸占比最高,为39.91%;提取工艺优化结果显示,碱溶酸沉法为较优工艺,进一步优化后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NaOH浓度2%、超声提取时间20 min,该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为47.38%,纯度为94.2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鞣花酸提取物粉末中有大量柱状结晶,推测为鞣花酸分子平面聚合形成。结论:余甘子鲜汁沉淀物中鞣花酸天然丰度高,可作为鞣花酸天然来源途径之一。所得到的鞣花酸提取纯化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含量及纯度较高,适宜用于余甘子鲜汁固废物中鞣花酸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植物多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与应用前景,是天然产物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多酚液体制剂具有特殊的物理相态与复杂的化学组成,在研制、生产及上市后均存在稳定性差、易产生沉淀的共性问题,是制约多酚液体制剂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植物多酚液体制剂多元沉淀机制研究为例,探讨了多酚类液体制剂沉淀物是什么、沉淀如何形成、沉淀能否控制,以及三条沉淀途径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提出了鞣质酸水解与儿茶素类非酶氧化聚合反复诱导缔合胶体聚沉的不稳定机制模型。科学阐释了多酚溶液体系中的复杂理化变化过程及其诱导体系不稳定的微观机制,提出了多酚液体制剂稳态重构的工艺思路,有利于形成多酚液体制剂沉淀机制及控制方法的共性规律,这对于促进多酚类液体制剂的精细制造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药保健食品研发中生产工艺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三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245-1246
生产工艺是保健食品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保健食品工艺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对配方中药物性进行分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剂型选择、工艺路线设计、工艺技术条件筛选和中试等系列研究,并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使生产工艺做到科学、合理、先进、可行,使研制的保健食品达到安全、有效、可控和稳定。生产工艺研究应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以提高保健食品研究水平。稳定的工艺是质量标准、稳定性、安全性毒理学、功能学及人体试食的可靠保证。然而,由于保健食品相关法规颁布执行时间尚短,致使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研究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本文探讨性概念了中药保健食品工艺研究一般应考虑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余甘子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分析,并评价其抗虫作用。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余甘子精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HS-SPMEGC-QQQ-MSMS)技术构建了余甘子气味成分谱(OCS)和气味强度特征谱(OICS),对比余甘子药材粉末与精油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在封闭空间内研究余甘子药材及精油对药材甲、咖啡豆象、米象、印度谷蛾等仓储害虫死亡率、进食率和趋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药材和精油成分基本一致,但药材中小分子酸类等成分含量更高。余甘子药材与精油均对进食率影响不大,但能提高昆虫死亡率,趋避作用明显,且余甘子精油驱虫效果更强。结论:余甘子药材和精油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乙酸乙酯、芳樟醇、α-松油醇等可能是其抗虫主要物质基础。本文首次报道了余甘子的抗虫作用,为余甘子精油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谭庆刍  黄浩洲  林俊芝  仇敏  李莞  谭鹏  樊三虎  韩丽  张定堃 《中草药》2022,53(11):3487-3495
目的 研究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药材表面白霜的化学组成及析霜对其生津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余甘子“析霜者佳”的传统认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余甘子药材表面形成的白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药材在贮藏过程中表面形成的白霜的化学成分;采用电子舌(E-tongue)结合志愿者的感官评定,研究药材表面析霜前后生津作用的变化;采用质谱成像技术对余甘子中化合物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其“析霜”代谢物的可能变化规律。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余甘子药材表面析出白霜主要由细小的团簇晶体结构组成,能谱仪分析表明白霜主要为有机物组成,主要含有R-COOH、C-C、C-O等官能团;UPLC-Q-TOF-MS研究发现,白霜的主要成分是小分子有机酸和多酚,如粘酸、柠檬酸、DL-(+)-苹果酸和没食子酸等。感官评价及E-tongue研究发现,表面析霜后,余甘子药材滤液的酸味、涩味和苦味均不同程度增加,生津作用更加明显;质谱成像结果发现随着余甘子的干燥,其内部的DL-(+)苹果酸、没食子酸等成分会发生表面迁移。结论 余甘子药材表面白...  相似文献   
6.
郑玉  谢兴亮  刘俊  韩丽  林俊芝  樊三虎  莫太刚  张定  韩雪 《中草药》2022,53(13):3953-3961
目的 通过多酚-唾液蛋白络合作用的涩味形成关键机制,建立pH调控两者结合能力的三果汤含片涩味掩蔽新方法。方法 采用荧光淬灭光谱法测定不同pH条件(2.5、3.5、4.5、5.5、6.5)下三果汤提取物与β-酪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三果汤提取物pH至最佳条件,制备三果汤掩味含片。以电子舌涩味量化方法和志愿者视觉模拟量表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价掩味效果。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纸片扩散法评价含片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结果 荧光淬灭光谱测得三果汤提取物在pH 4.5时与β-酪蛋白的结合能力最弱,调节提取物pH至4.5制备三果汤掩味含片。掩味含片的涩度明显弱于原片;没食子酸的溶出度与原片基本一致;掩味含片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仅受到轻微影响。结论 基于pH调控的多酚涩味掩蔽方法可行,解决了三果汤含片涩味突出的品质缺陷,对于多酚类中药口含片的涩味掩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HN019、乳双歧杆菌V9与益生元共同组成的益生菌、益生元复合制剂对头孢曲松引起的 小鼠免疫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方法 45只四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头孢曲松以 及头孢曲松+益生菌复合制剂30d后,检测受试小鼠的体重、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脾脏细胞中免疫細胞因子的 mRNA表达、用RT-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術检测粪便双歧杆菌含量以及粪便细菌的构成。结果 头孢曲松+复合制剂组受试小鼠 体重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头孢曲松组脾脏IL-10 mRNA表达量有下降趋势,头孢曲松+益生菌复合制剂组受试小鼠脾脏IL- 10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头孢曲松组(P<0.05)。头孢曲松组受试小鼠粪便双歧杆菌含量有下降趋势,头孢曲松+益生菌复合制剂 组受试小鼠粪便双歧杆菌含量显著高于头孢曲松组(P<0.05)。头孢曲松组和头孢曲松+复合制剂组与空白组相比,受试小鼠α-多 样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头孢曲松组拟杆菌门减少,厚壁菌门和肠球菌属增多。头孢曲松+复合制剂组与头孢曲松组相比,受 试小鼠厚壁菌门与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放线菌门增加。结论 头孢曲松可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异常,肠道双歧杆菌等有益 菌减少,肠道菌群整体结构紊乱。益生菌、益生元复合制剂可通过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改善了宿主免疫功能,并通过增加双歧 杆菌和减少某些致病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头孢曲松导致的宿主肠道菌群异常、促进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保健食品三勒浆安全性及其抗疲劳、免疫调节和耐缺氧的功能。方法:通过急性毒性实验、30 d喂养实验、微生物回复突变埃姆斯(Ames)实验、小鼠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对三勒浆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通过负重游泳实验、血清尿素氮含量、肝糖原含量、血乳酸含量测定,研究三勒浆的抗疲劳作用;通过迟发性变态反应(足趾增厚法)、血清溶血素测定(血凝法)、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半体内法)、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测定,研究三勒浆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常压耐缺氧实验、急性脑缺血性缺氧实验及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研究三勒浆的耐缺氧作用。结果:三勒浆对小鼠和大鼠的经口半数致死剂量都大于21.5 mL/kg,急性毒性属实际无毒(级);大鼠30 d喂养实验的无作用剂量大于10.0 mL/kg;3项遗传毒性实验均为阴性结果。三勒浆灌胃30 d,可显著延长各剂量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清尿素氮与乳酸水平,提高肝糖原含量,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三勒浆灌胃25 d,各剂量能提高小鼠溶血素抗体积数,中剂量、高剂量能提高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表明三勒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耐缺氧实验结果表明三勒浆可显著提高小鼠的急性脑缺血性缺氧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表明三勒浆具有耐缺氧作用。结论:三勒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抗疲劳、免疫调节和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规范保健食品的试制工作。方法总结保健食品试制各阶段的关键点。结果按照试制阶段分为试制前期工作、物料质量要求与控制、生产试制过程与中间控制、成品质量管理与控制,通过控制各段关键点,规范保健食品的试制工作。结论高标准创新工艺规范,提高产品质量的可控性,才能研制出创新型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化学分析和体外试验考察余甘子果核、果肉间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差异,探究果核对余甘子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基于现有数据库对余甘子与去核余甘子(余甘子肉)进行文献、药材标准、市场调研;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果核、果肉进行化学成分鉴定,流动相选择0.1%甲酸水溶液(A)和甲醇(B)梯度洗脱(0~25 min,5%B;25~30 min,5%~95%B;30~35 min,95%~5%B),流速0.2 mL·min-1;选择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正、负离子模式检测,扫描范围m/z 100~1 50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余甘子果核、果肉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和鞣花酸的含量,流动相甲醇(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6 min,5%A;6~15 min,5%~7%A;15~20 min,7%~15%A;20~25 min,15%~21%A;25~31 min,21%~22%A;31~41 min,22%A;41~47 min,22%~28%A;47~51 min,28%~32%A;51~57 min,32%~38%A;57~70 min,38%~45%A;70~80 min,45%~65%A;80~85 min,65%~5%A),检测波长270 nm。通过滤纸片法考察余甘子果核、果肉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运用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比较余甘子果核、果肉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余甘子果核、果肉中共鉴定出了4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鞣质类、黄酮类、酚酸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糖及糖苷类化合物,大部分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果肉,果核中脂肪酸类成分占比较高。HPLC含量测定结果显示20批余甘子药材果肉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鞣花酸等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远远高于果核;抗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余甘子果核均不具有抗菌作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表明果核[半抑制浓度(IC50)=199.632 mg·L-1]的抗氧化作用远小于果肉(IC50=12.688 mg·L-1)。结论 从多酚含量与抗菌、抗氧化活性来看,古代和现今采用余甘子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可能是为了去除余甘子质次部分,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鉴于余甘子果核占比较大,且含有较高的脂肪酸等成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是否去核使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