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目的:探究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治疗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皮内针组和传统针灸组。在治疗前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确定两组患儿的病情无较大差异。对传统针灸组实施传统针灸结合手法训练的治疗方案,对皮内针组实施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的治疗方案,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比较两组患儿的评定结果。结果:皮内针组患儿卧位和翻身功能评分为(34.68±12.26)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31.49±9.47)分(P0.05);皮内针组患儿坐功能评分为(50.71±7.63)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49.49±7.42)分(P0.05);皮内针组患儿爬和跪功能评分为(30.78±9.35)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28.02±8.67)分(P0.05);皮内针组患儿站功能评分为(26.46±7.83)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23.02±8.24)分(P0.05);皮内针组患儿走、跑和跳功能评分为(32.64±9.71)分,高于针灸组患儿的(21.33±7.24)分(P0.05)。结论:皮内针结合手法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要优于传统针灸结合手法训练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穴长留针结合体针半刺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和脑部血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头穴长留针结合体针半刺法,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脑部血流量、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表面肌电图改变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脑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B、C、D、E区及总得分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功率频率(MPF)、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肌张力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长留针结合体针半刺法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功功能和肌张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凝血功能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情况,并检测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D-D、rCB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L正常灌注例数6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灌注数52例(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APTT、D-D及rCB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干预脑血流低灌注症状,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及干细胞增殖,加快神经损伤修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施旺细胞S-100蛋白在坐骨神经损伤大鼠阿司匹林修复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购入的120只雄性健康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按大鼠体重由轻至重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康复组,每组各3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使坐骨神经暴露,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康复组大鼠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造模术毕后当日,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进行灌胃,1次/d;阿司匹林组在造模术毕后当日,取1 mL阿司匹林溶液对大鼠行灌胃处理,1次/d;阿司匹林+康复组的灌胃方式与阿司匹林组相同,在术后1周拆线,之后接受康复训练。分别在术后4、6、8周检测各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PWL)与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并在术后8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解剖与处死,检测大鼠的患侧与健侧腓肠肌湿质量比、感觉神经再生距离与施旺细胞S-100蛋白表达情况,分析S-100蛋白表达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4、6、8周的PWL和MWT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康复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康复组大鼠术后4、6、8周的PWL和MWT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且阿司匹林+康复组各时段的PWL和MWT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患侧与健侧腓肠肌湿质量比明显低于假手术组、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康复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康复组的患侧与健侧腓肠肌湿质量比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且阿司匹林+康复组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感觉神经再生距离明显低于假手术组、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康复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康复组的感觉神经再生距离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阿司匹林+康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S-100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康复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康复组的S-100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康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康复组大鼠S-100B蛋白表达与PWL、MWT、患侧与健侧腓肠肌湿质量比、感觉神经再生距离呈正相关(P<0.05)。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经阿司匹林治疗后修复再生时可见施旺细胞S-100蛋白表达上调,其表达与各疗效指标间存在相关性,阿司匹林可能通过促进施旺细胞增殖,改善大鼠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牵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推拿、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腰背伸肌指标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最大单次作功量(TW)、平均功率(AP)、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F/E)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腰背伸肌疲劳程度和肌力表面肌电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和积分肌电(IEMG)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变化并比较;总结完成治疗2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均高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前30°、90°的PT、TAE、TW、AP、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F/E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和90°的F/E均高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刀治疗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功能,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与传统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针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主要穴位为风池、夹脊穴、天柱、肩井等;实验组给与同样穴位的针刺,配合电针针刺督脉穴,取针后给与推拿治疗.以14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结合推拿的治疗后眩晕症状及阳性体征改善明显,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在传统针刺的治疗下仅为83.3%,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电针督脉之穴能够改善脑供血,促进气血运行,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8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诊断、康复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二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率与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产生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