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患者,女,44岁。1993年5月6日初诊。患者1988年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双下肢浮肿,伴两侧腰痛。当地医院查尿分析提示尿蛋白“卅”,即赴某医院肾内科诊治,经肾穿刺活检结果为膜增殖性肾炎(Ⅰ期)。曾予强的松,环磷酰胺等治疗后浮肿消退.腰痛缓解,但尿蛋白一直 ~ ,服用激素三年后停药。1993年5月开始来本院治疗,刻诊:腰痛.颜面轻度浮肿,疲倦乏力,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中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血瘀证气血辨证与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改变的关系,探讨中医气血辨证物质基础.方法中医诊断为胸痹的心绞痛病人72例,其中气滞血瘀组24例.气虚血瘀组24例,心肾阴虚组24例.另设健康体检者24名组成心肾阴虚组24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考察冠心病病人和对照组血液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液中vWF、P-选择素、ICAM-1含量增高,超出正常范围,变化趋势均为:气滞血瘀组>气虚血瘀组>非血瘀证(心肾阴虚)组>对照组.血瘀证组较非血瘀证组增高,气滞血瘀组各指标增高与其他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血瘀证病人存在内皮功能障碍.vWF、P-选择素、ICAM-1分泌明显增高,以气滞血瘀组最为明显.证明内皮细胞(EC)黏附分子含量增加与气滞血瘀相关.EC分泌黏附分子变化对于冠心病血瘀证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智能减退,行为性格改变,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属于中医的郁证、癫狂范畴。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与疗法尚未形成共识。为此根据历代医家文献,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5.
247例老年人猝死病因和死亡节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桂永  胡云官 《山西中医》2011,27(2):50-52,55
目的:探讨老年人猝死的原因和死亡的时间节律。方法:利用Excel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247例老年人猝死的病例资料。结果:247例老年人猝死病因中心血管系统161例(65.18%,95%CI=59.24%~71.12%,与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比较,95%CI不重叠,P〈0.05),其中以冠心病最多,其次是心律失常和心衰。呼吸系统54例(21.86%,95%CI=16.71%~27.01%),以肺部感染和肺心病为主。中枢神经系统等32例(12.96%,95%CI=8.77%~17.73%),以老年性痴呆为主。对247例死亡时间段明确的死亡节律分析显示,05:00-11:00时猝死的发生率为78例(31.58%,95%CI=25.78%~37.38%,与11~17时比较,95%CI不重叠,p〈0.05),23时~次日5时72例(29.15%,95%CI=23.48%~34.82%),t7~23时53例(21.46%,95%CI:16.34%~26.58%),11~17时44例(17.81%,95%CI=13.04%~22.58%)。10~12月死亡率最高,共68例(27.53%,95%CI=21.96%~33.10%),其次是1-3月64例(25.91%.95%CI=20.46%-31.37%)。结论:老年人猝死原因主要以心源性猝死为主,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常见死因。猝死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常发生于冬春季节,凌晨或上午5—11时是猝死的高峰期,老年猝死病人的死亡节律基本符合中医学阴阳学说及当代生物钟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与中医情志护理的关系。方法:介绍临终关怀的释义和祖国医学中的临终关怀。从不同角度分别说明临终关怀病人的心理护理,突出中医情志护理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临终关怀病人的情志护理应当借鉴传统中医方法,突出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采取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施护方法。结果:中医情志护理方法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医德素质,掌握七情病因学说,熟知情志致病的基本规律。语言疏导是一种基本治疗方法,耐心开导,讲明道理。移情易性中的移情即心理学所说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有较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实际上就是借助外界良好的环境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以减少乃至消除不良情志的劣性刺激作用,是移情易性的方法。结论: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还应该有一个总的、一般的方法。从分发挥中医情志护理的特色,把情志护理贯穿于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既可提高护理质量,也可提高治疗效果,使病人能早日康复。今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对临终关怀的患者要突出中医护理的优势,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情志护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提高心理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晨辉  陆兵勋  林桂永  陆雪松 《医学争鸣》2006,27(22):2063-2064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特征. 方法: 采用简而精神状态检查(MMSE), 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IS),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BI评估及回顾性调查. 结果: MMSE,BI均分的比较可见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及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存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BI均分3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幻觉、妄想的发生3组间存在较显著差异(P<0.05);行为紊乱的发生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既有幻觉、妄想,又有行为紊乱的患者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本组痴呆患者的严重程度与文化程度、年龄并不相关,此结果与报道不同,提示本组痴呆患者较特殊,痴呆严重程度与病程呈非平行关系. 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均相对集中痴呆病程早、中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应用中药骨松康复汤治疗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PO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骨松康复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比对照组76.67%(23/30)的总有效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和血钙/血肌酐(U-Ca/Cr)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POP,采取中药骨松康复汤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延胡索碱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是否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下调fas基因的表达以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采用TUNEL法和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fas基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心肌仅偶见细胞凋亡发生,模型组可见大量胞核呈深浅不一棕褐色的凋亡细胞,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凋亡心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高剂量组预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假手术组极少数心肌细胞Fas基因蛋白表达阳性;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后Fas基因蛋白表达明显加强,心肌细胞Fas蛋白阳性表达指数(PE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高剂量组预处理组Fas蛋白阳性表达指数(PEI)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剂量组延胡索碱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效应相似,均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时凋亡心肌细胞数量和Fas蛋白阳性表达指数(PEI),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和拮抗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技术益完善,人类的寿命大大地延长,老年人人口迅速增加,社会老龄化已呈全球的趋势,而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痴呆是老年期常见的,获得性的、慢性持续性进展性的、通常意识清晰的一个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国外约为5%~8%,国内为0.75%~4.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