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中药小茴香穴位热敷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 年4 月—2020 年9 月期间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的胃癌腹膜转移患者65 例,临床分期均为Ⅳ期,分为中药热敷组34 例(术后中药热敷治疗+ 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和对照治疗组31 例(术后仅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比较两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气虚证主要症状评分以及营养状态评分。结果:首次自主排便时间:经治疗后,中药热敷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为(7.19±1.52)d,比对照治疗组(8.41±1.96)d 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主要症状评分比较:术后7 d,中药热敷组体倦乏力症状评分比对照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1)。术后14 d,两组的症状评分较术后7 d 均有所下降,中药热敷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倦乏力3 项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比对照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营养状态评分比较:术后7 d,两组营养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 d,中药热敷组营养状态评分(9.95±2.39)比对照治疗组(7.91±2.7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中药穴位热敷可以促进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缓解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体倦乏力等气虚证症状,并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活体荧光成像肺癌骨转移癌模型,探讨香辛方外敷缓解骨转移癌痛的机制。方法:通过股骨内注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骨转移癌模型,随机分为中药外敷组、扶他林组、模型组,每组10只。中药外敷组香辛方0.5 g/(kg·d)外敷,造模后7~21 d 1次/d;扶他林组0.1g/(kg·d)外涂,造模后7~21 d 1次/d;模型组生理盐水0.5 mL/只外涂,1次/d;另设假手术组生理盐水0.5 mL/只外涂,1次/d。造模21 d后检测小鼠血脊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MCP-1表达模型组脊髓MCP-1表达水平[(1.88±0.18) mg/L]比假手术组[(1.21±0.19) mg/L]高,中药外敷组脊髓MCP-1表达水平[(1.51±0.09) mg/L]比模型组和扶他林组[(1.67±0.11) mg/L]降低(均P0.05)。IL-1β水平扶他林组[(99.11±10.52) ng/L]和模型组[(104.46±11.07) ng/L] IL-1β水平比假手术组[(75.69±16.57) ng/L]高,中药外敷组IL-1β水平[(85.97±11.88) ng/L]比模型组和扶他林组低(均P0.05)。TNFα水平中药外敷组[(447.91±44.67) ng/L]、扶他林组[(504.14±44.30) ng/L]和模型组[(534.84±48.89) ng/L] TNFα水平均比假手术组[(357.69±35.96) ng/L]升高,中药外敷组TNFα水平比模型组和扶他林组低(均P0.05)。IL-6水平各组小鼠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辛方可能通过减少脊髓MCP-1蛋白的表达,抑制中枢敏化;同时降低血IL-1β和TNFα水平。本方可能通过下调炎性介质表达,起到缓解骨转移癌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养肺方减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氩氦刀冷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按照意愿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5例(养肺方+最佳对症治疗)和西医治疗组41例(仅予最佳对症支持),评价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次数和缓解时间、体力状况和临床症状。结果:1)术后并发症:2组病例氩氦刀术后并发症均以咳嗽加重最多见,其次为术后疼痛,第三为咯血/痰中带血,经常规对症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咳嗽缓解时间(5.11±2.17)d,比西医治疗组(6.68±3.12)d短(P0.05);中西医结合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3.47±1.92)d,比西医治疗组(5.35±2.06)d短(P0.05);2)术后PS评分: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中西医结合组P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症状:术后1个月中西医结合组中咯痰、神疲乏力及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术后3月中西医结合组咳嗽、咯痰量、胸痛、神疲乏力、口干咽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情况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晚期NSCLC患者氩氦刀冷冻术后服用养肺方,可缩短术后并发症缓解时间、改善体力状况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带线锚钉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35~79岁,平均55.8岁;均为单侧新鲜骨折,左侧6例,右侧7例。受伤原因:交通伤4例,摔伤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平均3.5d.术后6周,3,6,9和12个月随访,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记录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13例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异物排异反应,锚钉无松动及脱出,骨折无分离移位,术后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患膝Bostman评分(26.9±2.1)分,优8例,良4例,差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可靠,手术操作简单,无需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所有关于补肾活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后,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规定的文献检索方式,最终纳入16篇文献,研究中共纳入患者1500例,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法与其他治法比较,其总有效率[OR=4. 36,95%CI (3. 09,6. 16)],P 0. 000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改善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绘制倒漏斗图,结果显示倒漏斗图对称性不佳,提示存在一定发表偏倚。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补肾活血法更能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活动,但仍需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芳香外敷方对肺癌骨转移癌的作用。方法通过股骨内注射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建立肺癌骨转移癌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中药外敷组[芳香外敷方0.5 g/(kg·d)局部外敷,造模后7~21天每日1次]、唑来膦酸组[造模后7、10、14、19天腹腔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30μg/(kg·d)]、模型组(生理盐水局部外涂,0.5 ml/只,每日1次),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局部外涂,0.5 ml/只,每日1次)10只。于造模当日及造模后第3、7、11、14、17、21天分别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并采用FluorVivo成像系统观察小鼠肿瘤面积及转移情况。于造模21天称量瘤体重量。结果各组小鼠不同时间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未出现其他部位和器官的转移。第21天中药外敷组小鼠肿瘤面积为(12.32±6.94)mm^2,小于模型组的(23.91±9.86)mm^2及唑来膦酸组的(17.16±7.37)mm^2(P<0.05),且瘤体重量亦小于模型组(P<0.01)。唑来膦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肿瘤面积与瘤体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外敷方可抑制肺癌骨转移瘤体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Inter Tan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以及隐性失血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创伤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 其中男34例、女31例, 年龄60~87(69±5)岁, 均采用Inter Tan手术治疗。采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计算患者术后隐性、显性及实际失血量, 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以全组患者隐性失血量的均值为界, 将患者分为2组, ≥均值28例入高隐组, <均值37例入低隐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隐性失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Inter Tan术后实际失血量为(803.5±126.9)mL, 其中显性失血量为(104.8±23.8)mL、占13%, 隐性失血量为(698.3±113.6)mL、占8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75岁、饮酒史、骨折至手术时间≥3 d和手术时间≥60 min为老年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刺防治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肿瘤细胞减灭术(CRS)术后的结直肠癌(Ⅳ期)腹膜转移术后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针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仅采取西医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采用术后针刺治疗+西医围手术期治疗,比较2组患者首次自主排便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胃管引流量、腹胀评分以及卡诺夫斯凯评分(KPS)。结果:观察组首次自主排便时间为(7.37±1.79)d,比对照组(8.97±2.5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胃管时间为(6.07±1.35)d,比对照组(7.03±2.0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术后7 d, 2组患者术后胃管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腹胀评分为(1.17±0.714)分,比对照组腹胀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 d的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治疗乳腺癌化疗期间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乳腺癌化疗并符合癌因性疲乏的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穴位贴敷组32例("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基础药物治疗)和基础治疗组32例(仅予基础药物治疗),疗程为1周,评价治疗前后其疲乏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①疲乏程度:经治疗后穴位贴敷组在总疲乏程度和行为/严重性维度、情感维度、感觉维度、认知/情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有所下降,均比基础治疗组低(P0.05);②抑郁焦虑程度:化疗期间穴位贴敷组中26例(81.25%)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阳性,基础治疗组则有25例(78.13%);治疗后穴位贴敷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比基础治疗组低(P0.05);③生活质量(KPS):治疗后穴位贴敷组KPS评分上升(76.6±11.8),比基础治疗组(68.8±10.7)高(P0.05)。结论 "温阳益气方"穴位贴敷可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疲乏程度,缓解焦虑和抑郁,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