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6%。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估算中国内地现有结核病患者约50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150万人,约有13万人死于该病。中国结核病人数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收集2012年01月至2016年03月我院诊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8例,其中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患者54例为治疗组,常规抗结核化疗方案的患者5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治疗组第2、4、6、8个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0.00%、66.66%、90.74%、92.29%,对照组分别为37.03%、57.40%、74.07%、79.62%,两组比较,第6、8个月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灶吸收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7%。(P<0.05)。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0例,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以烟花征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多层螺旋CT征象及其转归表现,以提高对该型肺结核的认识。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台州市立医院确诊的肺结核且CT主要表现为烟花征的患者55例,分析其治疗前后的CT表现及转归。结果 纳入患者病灶以双肺弥漫分布为主,占49.09%。烟花征形态包括均匀样、反晕征样和晕征样,其中以均匀样为主,占比50.90%(28/55);21例患者同时出现2种及2种以上形态的烟花征,其中20例可见均匀样。伴随活动性肺结核征象包括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亚段或小叶实变、空洞、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其中小叶中心结节最为常见,检出率100%。51例患者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病灶缩小、结节减少、密度减低;2例患者病灶融合成高密度结节及斑块影;2例患者病灶起初吸收不明显,2个月后病灶逐步吸收。结论 肺内烟花征是肺结核经支气管播散在CT上的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均匀样或均匀样合并反晕征样,其转归主要表现为病灶缩小、结节减少、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SF-36量表中文问卷,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治肺结核的意义。方法:实验组(中西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西医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分别进行SF-36健康状况问卷的调查。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总的得分(Sf-sum)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②治疗2月末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实验组总的得分(Sf-sum)及7个纬度得分较西医组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③治疗结束两组患者的SF-36总的得分(Sf-sum)及8个维度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④实验组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总的得分(Sf-sum)及7个纬度得分渐渐升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⑤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月末、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测量值显示,总的得分(Sf-sum)及7个纬度得分渐渐升高,除BP纬度得分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最终均能获得明显改善,并且中西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耐药结核杆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HBV DNA>106 IU/ml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妊娠中晚期对照组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2组孕妇产后3个月停药。2组婴儿出生后均采取阻断治疗,在治疗前、分娩前检测孕妇血清ALT、HBV DNA等水平。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年观察血清HBeAg、HBsAg阳性及HBV DNA ≥ 100 IU/ml例数。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婴儿生长发育、乙肝母婴传播、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分娩前研究组HBV DNA、ALT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95%)、ALT复常率(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娩婴儿阿式评分、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时,研究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2.5%),出生1年后研究组婴儿血清HBeAg、HBsAg阳性率和HBV DNA ≥ 100 IU/ml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母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妊娠期口服替诺福韦可降低乙肝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与年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东  于盈  金茜  杨亦德  侯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2):1639-1642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病理的影响.方法 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以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检测HBV血清标记物,以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ALT水平;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89/114),S2及以上47.4%(54/11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患者年龄、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x2=30.86,P<0.01;x2=21.17;P<0.05).结论 年龄因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轻重的独立预测因素;对年龄>30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活检对明确肝脏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CT,MSCT)在涂阴培阳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台州市立医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95例,由两名胸部组放射专家阅片,分析、记录、比较治疗前及随访6月至12月时MSCT表现结果。结果 95例涂阴培阳肺结核中,治疗前后涂阴培阳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检出率分别为100%(95/95)、33.68%(32/95);治疗前后涂阴培阳肺结核活动性各种CT征象检出率比较,抗结核治疗后各种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明显减少(P<0.05);涂阴培阳肺结核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中除钙化外,其他斑块、边缘清晰的高密度结节、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结构扭曲变形等征象治疗结束后检出率增加(P<0.05)。结论 MSCT可明确涂阴培阳肺结核的病变征象和其治疗前、后征象转归情况,对病变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病理相关性。方法:对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标记物、血清ALT水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病理与年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ALT水平、纤维化血清标志物的关系。结果: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改变,其中G2及以上占75.4%,S2及以上47.4%;以ALT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LT水平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分级无关(χ2=5.236,P>0.05;χ2=3.993,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肝脏纤维化及炎症无关(F=2.139,P>0.05;F=1.776,P>0.05);以不同年龄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年龄与纤维化分期及炎症程度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加重(χ2=30.862,P<0.01;χ2=21.167;P<0.05);随肝脏病理炎症及纤维化进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CllI、ⅣC水平逐步升高,以HA、ⅣC敏感性最高。结论:年龄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相关,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是反映肝脏病理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