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0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风药探微     
风药功效多重,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究竟哪些药物当属风药之范畴?其共同特点和临床治疗作用如何,至今尚少讨论.笔者蒙前贤之启发,援历代之文献,并结合个人临床得失一二,试述如下.风药的提出及功用在现代中医药辞书中,并无“风药”之称,但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捉及风药者,间或有之.如金·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羌活善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李果论防风曰:“防风治一身尽痛,随所引而至,乃风药中润剂也”.依张、李二家之论,大凡功具疏风散风的药物,即可谓  相似文献   
2.
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不论在热病还是在杂病方面均有丰富的辨治经验。在他的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中,即附有疟、痢、疸、痹、便血、咳嗽、疝、瘕等证的理法方药。在其临床诊籍《吴鞠通医案》中,更能充分地反映他治疗内、妇、儿各科杂病的技艺。本文就吴氏治痢理法方面,结合后世的临床,试述于后,抑或俾益于吴氏学术经验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提出治脾法之范围与标准,对《金匮要略》从脾论治之病证从证、法、方、药方面进行较详尽的剖析,并列举《金匮要略》从脾论治之脾胃及非脾胃系统疾病之证治,阐明张仲景治疗杂病重在治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一、熟背方歌、牢记组成方剂组成是构成方剂的骨架,不知组成或知不全面,临证最易出现随意加减组方无度的现象。尤对初业临床的医者,更为大忌。所以历代医家,不论办学授业或悬壶带徒,学习方剂首先要求熟练背诵《汤头歌诀》,这是中医入门的基本功之一。现在多倡导理解后记忆,对于那些编歌枝巧较高而且方歌内容又能概括方剂的功效主治或方证病机者,这种方法具有记得快的优点。如旋复花代赭石汤歌同:仲景旋复代赭汤,半夏参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探讨“反佐”问题的文章日渐增多,但明显出现了无限扩大反佐内涵的现象。有感于此,笔者重温了《内经》和《方剂学》中反佐含义,分析各家所论,略述己见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补益、祛邪、立法、用药、制剂、服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钱乙组方用药的特点从中揭示了他制方重祝脏腑生理的升降出入和生克制化关系,治病重视扶正祛邪的学术观点。从立法用药角度剖析了仲阳在儿科学方面的贡献,为全面研究钱氏的学术思想和唐、宋时期的遗药组方提供了一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根据瘀血的病机,病性,病位,病势,治有丸剂缓图,汤剂荡涤,虫类搜剔,攻削分利之特点,治虚寒出血,用药多刚柔互济,治外感衄血,首重辛散开表,治妇人血证其善调肝脾。其制剂之规范求精,用药之繁简权变,也为后世医留下极为珍贵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0.
探讨《金匮要略》温脾健脾诸法在痰饮、水肿、虚劳、腹痛、腹满、寒疝、呕哕、反胃、头痛、便血、胸痹、肾着、脏躁、下利、胞阻、恶阻等病证治疗中的运用,揭示仲景治脾多重温阳健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