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但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中医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理论阐释,严重制约了防治策略的优化。“脉积学说”是基于“癥瘕积聚”理论而提出,其核心病机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主要病理产物为痰浊、瘀血。治疗上本学说强调分类、分期、分证动态辨治,活血化痰贯穿于疾病治疗始终,并重视以鳖甲煎丸为代表丸剂的临床应用。本文对“脉积”学说阐述将有助于深化中医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酚类成分,经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包括2个木脂素类(1,2),5个苯丙素类(3~7),6个绿原酸类(8~13),5个苯甲酸类似物(14~18),其中3~7,9,11,13,14,17,18为首次从冬青属中分离得到,2,8,10,15,16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8,9,11,13,15对RAW264.7细胞中的NO生成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51.1~85.8μmol·L-1。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岗梅茎的抗炎药效物质及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岭南特色药材岗梅为冬青科冬青属梅叶冬青的根和茎,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咽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民间多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慢性咽喉炎、咽喉肿痛等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岗梅的化学成分以三萜皂苷为主,也含有一定的酚酸和少量甾体及单萜。药理研究显示,岗梅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等活性。该文对岗梅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整理,以期为系统的药效物质研究、质量标准提升及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 SNHG5 (lncRNA SNHG5) /微小RNA-26a-5p (miRNA-26a-5p)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 信号轴探究鳖甲煎丸干预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HepG2细胞内lncRNA SNHG5与miRNA-26a-5p,miRNA-26a-5p与GSK-3β的靶向互作关系。建立人肝癌HepG2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1),索拉非尼组(100 mg·kg-1),每组10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或药物灌胃28 d,并于不同时间测量裸鼠瘤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lncRNA SNHG5、miRNA-26a-5p、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 mRNA的核酸水平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GSK-3β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NHG5-野生型(WT)+miRNA内参(NC)组比较,SNHG5-WT+miRNA-26a-5p mimic(模拟物)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GSK-3β-WT+miRNA NC组比较,GSK-3β-WT+miRNA-26a-5p mimic组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裸鼠瘤体组织内细胞排列明显稀疏,部分细胞坏死,且呈浓度依赖性变化。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lncRNA SNHG5、GSK-3ββ-catenin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P<0.01),miRNA-26a-5p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的关键蛋白GSK-3ββ-catenin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鳖甲煎丸可能通过lncRNA SNHG5/miRNA-26a-5p/GSK-3β信号轴,影响肝癌细胞坏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研究为鳖甲煎丸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冬青属常用药用植物毛冬青、岗梅、铁冬青和大叶冬青含有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与酚类等成分,普遍具有抗炎抑菌、抗血栓、心脑血管保护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毛冬青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但临床应用方面研究不多;岗梅在抗炎、降血脂、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活性方面有少许文献报道,临床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铁冬青具有较强的抗血栓和抗炎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大叶冬青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临床多采用其叶片用于治疗高血压。该文归纳了近年来该属常用药用植物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和药品、保健品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刺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的一种高山植物,局限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域。多刺绿绒蒿既是一种珍稀高山花卉,又是一种藏族传统习用药材,为40余种藏药复方所收录,其具有清热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骨折、跌打损伤、胸背疼痛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多刺绿绒蒿含有生物碱、黄酮、萜类等成分,初步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一定抗肿瘤、抗病毒、心肌保护等功效。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对多刺绿绒蒿的研究还面临不少挑战。该文对多刺绿绒蒿的生态资源、传统药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多其生态保护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我国岭南特色药材岗梅茎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将它们分别鉴定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1),rel-(7R,8S)-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 9-β-D-glucopyranoside(2),(+)-cycloolivil(3),(+)-syringaresinol-4'-O-β-D-monoglucoside(4),鹅掌楸苦素(5),咖啡酸(6),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醛(7),1,2,4-苯三酚(8),3,4,5-trimethoxyphenyl-1-O-β-D-apiofuranosyl-(1″→6')-glucopyranoside(9),秦皮乙素(10),隐绿原酸乙酯(11),绿原酸乙酯(12),和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3,2,1]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13)。化合物1~5为木脂素类化合物、6~12为其他酚酸类化合物、13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7,8,11,13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3,9,10,12为首次从岗梅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9对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显示中等抑制作用,化合物10具有微弱的抑制效果,其IC50分别为35.7,50.6,98.7μmol·L-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