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主要目的是保证机体必需的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和减少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利于疾病的治疗。恶性肿瘤多有新陈代谢异常,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加强,新陈代谢率和消耗明显增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降低。患者常有味觉和嗅觉的变化,表现为“苦”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抑郁状态自评量表作为抑郁的评估工具,对132例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 132例患者中81例是抑郁状态,检出率为61.4%。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自身健康评价、家人、亲友、社会对其关心的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抑郁状态的发生有高度显著性影响(2=7.76,17.51,14.10,13.08和7.80,P均<0.01),文化程度对抑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2=5.58,P均<0.05),住院费支出方式对抑郁的发生无显著影响(2=2.29,P>0.05)。结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加氟在中晚期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增敏作用.方法 164例Ⅲ期、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加氟加放疗组(替加氟组80例)和顺铂加放疗组(顺铂组84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放疗,常规分割,鼻咽部剂量65~78 Gy,颈部剂量60~72 Gy,残留病灶加10 Gy.替加氟组在放疗同时加替加氟5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周;顺铂组在放疗的同时加用顺铂30 mg快速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4周.结果 1、2、3年生存率,替加氟组分别为90%、76.7%、60%;顺铂组分别为80%、66.7%、4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3年无瘤生存率,替加氟组分别为92.1%、82.2%、63.3%,顺铂组分别为84.3%、65.9%、4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2、3年局部控制率,替加氟组分别为82.1%、74.3%、55.1%,顺铂组分别为75.2%、55.6%、49.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皮肤反应,替加氟组明显少于顺铂组(P<0.05).结论 放疗结合替加氟增敏疗效优于顺铂,且不良反应明显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启膈Ⅰ、Ⅱ号方抗肿瘤机制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启膈Ⅰ、Ⅱ号方抗肿瘤的机制.方法运用MTT法观察启膈Ⅰ、Ⅱ号方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BALB/C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启膈Ⅰ号方、Ⅱ号方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株K 562、人胃癌细胞株BGC 823、人食管癌细胞株TE 13的增殖,并能促进BALB/C小鼠脾细胞的增殖.结论启膈Ⅰ、Ⅱ号方对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K562细胞诱导分化为树状突细胞(DC),并以K562-DC作为刺激细胞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观察其体外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对白血病细胞来源DC用于白血病免疫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低浓度丙戊酸钠将K562细胞诱导分化为DC(K562-DC)。(2)DC的鉴定:①形态学:倒置显微镜(Olympus)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摄相。②免疫表型:PE结合的鼠抗人CD1a、HLADR、CD83、CD80及CD86单抗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细胞表面标志。③功能鉴定: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3)MTT杀伤实验检测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1)丙戊酸钠(VPA)培养第7天时,细胞均匀分散,变形,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细胞表面可见多个突起,且具有刺状突起的细胞数量较前增多。(2)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的K562DC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发现丙戊酸钠(VPA)诱导的K562DC各表面标志的表达,与K562细胞相比均明显上调(P<0.05)。(3)丙戊酸钠(VPA)诱导的K562DC具有较强的诱导CTL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且随效靶比例增高而增强,并显著高于未负载肿瘤可溶性抗原的DC及单纯T细胞组(P<0.05)。结论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观察VPA对K562细胞诱导向树突状细胞分化作用。进一步的实验证实,VPA可以诱导K562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而且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强的抗原呈递功能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杀伤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06~2011年该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肺癌切除术患者80例,检测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点、新辅助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根据术前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分类,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新辅助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前分期、术前治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好(P=0.004),有较低的复发率(P=0.026)。术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新辅助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升高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术前正常和治疗后水平下降者DFS明显延长(P0.005),这种分类(χ2=2.165,P=0.002)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危险比=0.280,P=0.001)是术后DFS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是影响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纤维蛋白原分类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术后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奥氮平单次给药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最佳用药剂量。方法:75例接受中、高度致吐性化疗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和4个不同奥氮平剂量组(A、B、C、D奥氮平用药剂量分别为2.5,5,7.5,10mg)。用药时间与化疗时间一致,观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最高,随奥氮平剂量递增,恶心、呕吐发生率递减,但不良反应亦递增。结论:奥氮平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缓解存在剂量依赖,增加剂量可以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亦随着增加。治疗时应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8.
陈春霞  李际君 《河北医药》2010,32(8):968-969
教育性干预(educationa lintervention)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指导,提供信息等进行的干预方法,包括向患者提供有关化验、诊断、治疗、治疗副作用、预后、医疗费用等信息;向患者解释疾病可能引起的强烈负性情绪反应;介绍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社会支持利用状况等对癌症适应的影响等知识。本文主要探讨肿瘤患者CI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治疗后抑郁教育性干预措施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际君  高敬华  邢荣格 《疑难病杂志》2013,(8):609-611,F0003
目的研究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在十二指肠乳头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37例,并取其中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tathmin蛋白表达水平与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37例中Stathmin蛋白表达阳性26例(70.3%),癌旁组织25例中表达阳性7例(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过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r=0.007、r=-0.003,P>0.05),而与临床病理分级、肿瘤淋巴结转移及FNM分期有关(r=-0.879、r=0.592、r=-0.727,P<0.05)。结论微管不稳定Stathmin蛋白可能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潜能有关,有望成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判定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唾液蛋白(BSP)与肺耐药蛋白(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与相关因素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与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表达,并对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8.3%、68.3%;正常乳腺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15.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有关,BSP表达与年龄、骨转移表达有关,LRP与C-erbB-2表达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BSP、LRP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有关,能指导判断乳腺癌及其侵袭、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