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玉枕和风池穴组、颈夹脊(C4-6)穴组,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变化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变化.两组治疗后评分增加,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眩晕度评分增加,组间差异显著(P<0.05).针刺玉枕和风池穴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症状,增加椎动脉血流速度,且疗效优于夹脊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炎颗粒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109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8例,予清炎颗粒;对照组31例,予环丙沙星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清炎颗粒治疗尿路感染疗效与环丙沙星相当,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炎颗粒治疗肾盂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孙建实方法改进造模,除空白组正常喂养外,治疗组给予清炎颗粒,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至灵胶囊灌胃,分别喂养至3,7,15,30,60 d处死。取胸腺称重,计算胸腺指数,并取肾做病理分析。结果:清炎颗粒能提高不同时段小鼠的胸腺指数,并减轻相应时段的病理改变。结论:清炎颗粒通过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来达到治疗肾盂肾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经络敷贴是哮喘缓解期最为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课题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其实验研究,2次查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本文对其相关问题作一总结。方法实验治疗组分治疗1、7、14d组3组,对照组有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非血清组。治疗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均采用哮喘模型豚鼠,分别在背部敷贴中药1、7、14d,生理盐水7d;空白对照组自然喂养7d,各组喂养结束后取血清。在离体支气管实验中加入血清,非血清组此时直接添加生理盐水,观察它们对抗Ach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作用。结果7d组、14d组显示出对抗Ach作用,1d组与生理盐水组组间无差异性,空白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组间无差异性,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与非血清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中药敷贴治疗7d后,有效成分进入血清,显示出抗Ach作用;(2)治疗组应该采用哮喘模型动物,对照组可以采用空白组,而可使实验更简便;(3)采用非血清作为对照组可能产生假阳性,因此不能以单纯添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4)给药天数以7d为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l·kg-1 ·d-1,肌内注射),高、中、低剂量(10、5、2.5 ml·kg-1·d-1,腹腔注射)喘可治注射液组.以2%卵蛋白为激发液,雾化吸入致敏,建立哮喘模型.治疗后,大鼠肺叶经HE染色后行病理切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大鼠外周血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浓度,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中CD4+ CD25+T调节细胞和CD3- CD161a+自然杀伤(NK)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各剂量喘可治注射液组大鼠肺叶局部炎症反应均较模型组轻,IL-4浓度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治疗组间、治疗组和正常组间IL-4浓度无显著差异.各治疗组IFN-γ的浓度均较模型组有所上升,其中高剂量组上升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高、中、低剂量喘可治注射液组CD4+ CD25+T调节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D3- CD161.+ NK细胞的百分比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喘可治注射液可增加血中IL-4、IFN-γ浓度,及CD4+ CD25+T调节细胞含量,纠正免疫失衡,这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秦氏循经敷贴对哮喘豚鼠的作用。方法:3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和秦氏循经敷贴组(C组),每组10只。以鸡卵蛋白攻击致敏。C组敷贴秦氏循经敷贴;B组敷贴含生理盐水的医用纱布。于末次敷药后检测豚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总数,肺组织和支气管HE染色后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C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总数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肺组织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阻塞、实变,肺泡间隔明显增宽,支气管管壁血管扩张、管壁增厚;C组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肺泡充气,无间隔增宽;A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轻,无支气管壁增厚。结论:秦氏循经敷贴能改善实验性哮喘豚鼠的肺及支气管的炎症反应,减少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哮喘豚鼠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循经敷贴法对豚鼠哮喘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循经敷贴法对豚鼠哮喘潜伏期的影响,以及含药血清对抗氯化乙酰胆碱(Ach)的作用。方法:①采用哮喘造模豚鼠分为中药敷贴组、模型对照组、氨茶碱注射组、氨茶碱敷贴组,治疗1周后记录哮喘潜伏时间;②体外实验中,增加1组空白对照组,观察血清直接对抗由Ach引起豚鼠体外螺旋气管条的收缩,计算收缩百分比;③采用同浓度的药物血清对抗组胺(His)。结果:中药循经敷贴法能对抗豚鼠的致敏哮喘,延长哮喘潜伏时间;具有显著对抗Ach作用,但同浓度药物血清无对抗His作用。结论:对抗Ach解痉作用是该中药循经敷贴法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药外敷治疗哮喘的血清药理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敷贴后含药血清对抗由氯化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chloride,Ach)引起的豚鼠体外螺旋气管条的收缩作用,来探讨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和预防机制,并对药物作用进行时效分析。方法:用Hutson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诱喘后中药敷贴组每日用中药敷贴60min;生理盐水敷贴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润纱布敷贴,氨茶碱敷贴组用400mg/kg体质量剂量的氨茶碱溶液浸润纱布进行敷贴,两组敷贴方法同中药组;氨茶碱腹腔注射组按400mg/kg直接腹腔注射氨茶碱。正常对照组自然喂养7d,中药敷贴组分别敷药1、7和14d,生理盐水敷贴组、氨茶碱敷贴组和氨茶碱腹腔注射组治疗7d,末次给药1h后处死动物,取血清。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做血清对豚鼠体外气管条收缩影响的实验,分别计算收缩百分比。结果:中药敷贴治疗后的含药血清可对抗经过Ach处理后的豚鼠体外气管条的收缩,效果与氨茶碱腹腔注射作用等同。在一定时间内,体外气管条的收缩百分比随中药敷贴治疗天数的延长而减少,但治疗7~14d其作用趋于稳定。预先用含药血清处理豚鼠离体气管条,也能显著减轻Ach刺激引起的气管收缩。结论:对抗Ach而起到解痉作用是中药循经敷贴法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并有一定的时效关系;同时,中药循经敷贴法可能具有预防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叶酸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P阴性的80例CAG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叶酸治疗组(叶酸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观察指标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叶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观察指标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叶酸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叶酸治疗可以改善HP阴性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黏膜炎性反应和萎缩状况,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名老中医秦亮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出身杏林世家,悬壶济世60余载,为全国首批500名指导学术经验传承的名老中医专家之一,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一、二、三、四届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中医治疗内科杂病中有很深的造诣,笔者有幸侍诊于侧,整理秦亮甫教授治疗干燥综合症的诊治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