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退变性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120例,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7 d,观察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段植骨治疗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肱骨中下段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一期桡神经探查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1999-06~2009-10共收治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6例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男42例,女14例;年龄15~68岁,平均34.6岁.根据对桡神经损伤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一期桡神经探查45例,一期保守治疗11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42伤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所有伤椎均于"C"臂透视下行单侧椎弓根PVP治疗。术后随访均半年,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32例患者中20例术后胸背疼痛立即消失,14例当日佩带腰围下床活动,均于二周内出院。术后照片示伤椎内骨水泥均匀分布,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骨水泥渗漏4例,术后3个月复查,疼痛无复发。X线示椎体高度无进一步丧失。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止痛效果和微创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阴阳为疾病辨证施治的总纲,凡将治病,首辨阴阳。临床上扁平疣发病迅速、病位表浅,属阳;扁平疣皮损平坦、局部不热、呈淡褐色、不痛微痒,属阴。根据扁平疣皮损特点辨为半阴半阳证,即介于阴阳两大证之间的中性状态,其转归趋势是扁平疣预后的关键。本文以半阴半阳作为切入点,分别从体表皮损、病邪性质不同方面去理解扁平疣病机,认为其核心病机为阴阳失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扁平疣处于阴证、阳证转化的关键状态,应争取从阴转阳,防止阳证转阴。治疗上多采用辛温疏散之品,透阴转阳,促其皮损阳化。临证以祛疣汤治之,及时消除致病因素,达到加速疣体脱落的目的,以期为临床治疗扁平疣提供又一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方法。方法28例患者均选择上臂三角肌处,用20G或22G动静脉留置针皮下穿刺,用透明薄膜粘贴固定,先注入(芬太尼0.02-0.05mg,氟哌利多1mg,2%利多卡因1ml)混合液,连接一次性输注泵,内含芬太尼0.5-0.8mg,氟哌利多2-4mg(芬太尼、氟哌利多,根据体质量指数、年龄、身体状况决定用量),2%利多卡因10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持续注入速度2ml/h。镇痛效果测量用口述描述(VRS)4级评分法。结果全部患者给药10-15min后均述疼痛明显减轻,48h镇痛效果:无痛21例,占75%;轻痛7例,占25%;中痛及重痛0例。镇痛期间患者安静,不需要止痛药,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穿刺局部皮下稍有肿胀,但无发红等感染现象,未见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皮下给药(芬太尼、氟哌利多、利多卡因)联合一次性输注泵持续镇痛,能有效的抑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临床应用比较方便、实用,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不稳等退行性腰椎疾患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联合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膨胀式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术对48例退行性腰椎疾患(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节段不稳)患者在后路椎间盘镜下行B-twin椎间融合术,切除椎间盘68个,融合节段56个.常规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或经皮髓核切除后处理椎体软骨终板,并撑开椎间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根据椎间隙撑开的程度选择合适尺寸的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插入椎间隙内,一期椎间融合器外植骨融合.疗效评定参考日本Nakai评定标准.术后3、6、12个月摄X线片及CT观察融合器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经3~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优34例(71%),良9例(18%),可4例(9%),差1例(2%),优良率为89%.20例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28例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随访期间43例已达骨性融合,其中大部分B-twin椎间融合器位置无下沉,2例下沉明显(达10%~20%),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发生内植物松动、脱落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治疗是腰椎退行性疾患的一种有效方法,适应证宽、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转移瘤外科姑息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7月治疗的52例胸腰椎体恶性转移瘤患者,27例行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PVP治疗,纳入观察组;25例患者行单一PVP手术治疗,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良好,无骨水泥渗漏、病椎塌陷骨折、骨质吸收等现象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疼痛、体力状况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KP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级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冷循环微波灭活术联合PVP手术可增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脊柱稳定性,缓解患者疼痛、体力状况及神经功能,较单一PVP手术治疗可维持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中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比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比组进行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靶控输注,对照组实施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靶控输注.在完成麻醉操作之后,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心血管指标相比T0时间段,收缩压水平跟MAP水平,在T1时间段跟T2时间段的最小值跟最大值具有的差异非常显著.收缩压跟MAP的变化在T3时刻变化不明显.相比T0时间段变化显著.两组睁眼时间跟拔管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肿瘤患者麻醉的过程中,七氟烷跟瑞芬太尼都可以发挥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具有非常显著的安全性,可以促使抗氧化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同时可以促使治疗效果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前后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断棒现象,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恢复至术后2.6°。椎体前缘由术前38%恢复至96%,椎体后缘高度由76%恢复至97%,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早期行手术内固定减压疗效较好,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