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梅毒患者血清固定循证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佳妍 《医学综述》2007,13(3):240-240,F0003
为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对国内1995~2005年有关梅毒血清固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医学分析,结果缺少A级文献,B级文献1篇,属基础研究,疗效观察3篇,均为C级文献,由于有关的文献太少且质量不高,未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尿道内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内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电离子烧灼气化切除术与疣体基底部注射干扰素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复发3例(9.68%),对照组复发11例(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出现短暂尿道刺激征,治疗组7例(22.58%),对照组12例(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疣体移植与疣体注射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临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常用干扰素局部注射来控制CA复发,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复发率仍较高.2005年5月-2007年5月期间,采用γ-干扰素局部注射及短期静脉注射更昔洛韦联合控制CA术后复发,疗效较好,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HIV、梅毒(Syphilis)、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多重感染率甚高。文章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剖析16744例住院病人HIV与HBV、HCV以及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广西的HIV及性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中度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痤疮患者瘢痕形成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采集中度痤疮瘢痕形成患者(瘢痕组)的血清,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并以中度无瘢痕(无瘢痕组)、轻度痤疮以及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中度痤疮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以及IL-4/IFN-γ的比值与瘢痕形成的相关性。结果瘢痕组血清IL-4水平上升,与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2,0.017);而瘢痕组IFN-γ水平下降,与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07,0.046)。瘢痕组IL-4/IFN-γ的比值高于其他三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值均(P〈0.001)。结论痤疮瘢痕形成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应答异答,体液免疫优势应答与瘢痕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结合相关分析高效辨识补骨脂毒性成分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个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中4个香豆素类、4个黄酮类和补骨脂酚的含量。以斑马鱼(6 dpf)死亡率、脏器中毒形态、半数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LC_(50))值为指标,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的毒性。将各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与斑马鱼LC_(50)值进行相关分析,辨识毒性成分群,并通过对代表成分的斑马鱼毒性评价进行验证。结果不同产地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中香豆素类、黄酮类、补骨脂酚的含量差异较大,4个香豆素类成分、黄酮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和补骨脂酚含量最大值分别是最小值的3.47~5.60、5.30、6.47倍。斑马鱼毒性评价结果显示18个批次补骨脂水煎液对斑马鱼毒性差异较大,其中LC_(5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7.2倍。毒性与成分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毒性与黄酮类成分、补骨脂酚的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623 4、0.587 8),与香豆素类成分的相关性较低(R~2为0.187 7)。各类代表成分的毒性评价结果表明,补骨脂酚和3个黄酮成分(补骨脂甲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乙素)是补骨脂致毒的关键成分,香豆素类成分的安全性相对较好。结论斑马鱼模型可高效、灵敏反映不同批次补骨脂毒性的差异,通过毒性与成分含量的相关分析,能够快速发现补骨脂中毒性相关成分群,为从中药复杂体系快速发现毒性及其相关物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分别用依匹斯汀、西替利嗪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IU),进行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接受不同剂量美沙酮维持治疗1年后黏膜免疫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符合研究样本条件的603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根据美沙酮维持剂量分为两组:I组(40~59)mg/d;II组(60~80) mg/d.同等例数(60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MMT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取阴道分泌物,同期空腹抽取静脉血.比较美沙酮治疗前后血清各项指标、阴道黏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IgA)水平指标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美沙酮维持治疗后血清IL-2、C3、C4水平明显升高(P 0.01),sIL-2R、IL-6I、Ig-C(g/L)、Ig-M(g/L)明显降低(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 0.05);美沙酮治疗组治疗前sIgA为(645.35 ± 175.93)mg/L,与对照组治疗前sIgA(246.38 ± 135.02)mg/L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I组sIgA(0.507 ± 0.183)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经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黏膜免疫者水平逐渐恢复,但仍处于低下状态;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成正比,并与投药剂量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胸腺肽联合0.025%全反式维A酸乳膏(迪维霜)控制重度寻常性痤疮(IV级)复发及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选择患者67例分为两组,联合组外涂迪维霜和肌注胸腺肽,对照组单独外用迪维霜。治疗第8周后联合组的炎性皮损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联合组瘢痕形成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的总皮疹数、非炎性皮损数的控制无显著性差别。联合组的总体改善率62.5%,对照组46.7%(P〉0.05);联合组总复发率为31.3%,对照组为40.0%(P〉0.05)。胸腺肽联合迪维霜可有效控制重度痤疮复发,尤其是控制炎性皮损及瘢痕的形成明显优于单用迪维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原与寻常痤疮的关系。方法对390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粉尘螨等17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390例痤疮患者变应原阳性反应率为40.26%(157/390),其中粉尘螨阳性为128例(32.82%),其余变应原阳性率在2.58%~9.49%。结论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寻常痤疮患者的免疫机制,变应原可能是蠕形螨的蛋白质组份,而且与粉尘螨变应原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