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本中心及樟木实验室对出入境和口岸从业人员进行HFV/AIDS常规监测工作中,发现2例HIV感染者,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曾维艳  陈肖  王洋  孙丰慧  代敏  蒲忠慧 《中草药》2023,54(18):6084-6091
目的 以非挥发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艾叶Artemisia argyi质量,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指纹图谱定性,绿原酸和黄酮等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艾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建立了20批艾叶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39~0.983,标定了28个共有峰,指认了绿原酸、木犀草苷、圣草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5个成分,含量测定表明不同产地艾叶绿原酸和黄酮成分存在显著差异;HCA分析20批艾叶为3类;PCA得到7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676%;OPLS-DA分析表明绿原酸、木犀草苷、圣草酚、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可能是影响艾叶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论 指纹图谱定性及多非挥发性成分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艾叶药材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樟木口岸经过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后传染病感染情况,为制定下一步的防制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所监测人员血清样本,进行乙肝、梅毒、HIV抗体检测.结果2002年278名体检人员检出阳性结果33例,总检出率11.87%.各类传染病的检出百分比为:乙肝7.19%、梅毒4.32%、HIV抗体0.36%.2003年339名体检人员检出阳性结果24例,总检出率7.08%.各类传染病的检出百分比为:乙肝3.24%、梅毒3.83%、HIV抗体0.结论经过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各类传染病感染皆有所下降.传染病的传播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曾维艳  陈雪  张琴 《四川医学》2014,(2):229-231
目的 探索水胶体敷料对静脉输注加贝酯致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013年1~8月我院消化内科96例静脉输注加贝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固定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无菌医疗固定贴膜固定,比较两组间静脉炎的发生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82.3%、11.3%,P<0.01.结论水胶体敷料能很好地防治加贝酯致静脉炎,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防止传染病在国境间传播,为口岸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西藏樟木口岸3443名出入境人员、口岸从业人员和尼泊尔司乘人员的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种传染病216例,占受检人数的6.27%,其中HIV抗体阳性2例,检出率为0.06%;梅毒136例,检出率为3.95%;HBsAg阳性58例,检出率为1.68%;丙肝20例,检出率为0.58%。经统计学分析,四种传染病的检出在不同的民族、文化程度、行业、性别、婚姻状况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应重点加强对樟木口岸常年往返的尼泊尔司乘人员传染病监测,同时也应加强对口岸酒吧、餐饮服务人员传染病的监测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导游人员进行高原病知识培训,了解培训对导游人员高原相关知识的提高效果,为通过开展高原病知识培训,减少由于高原病知识的缺乏引发的高原反应,提高导游人员对高原病发生后的处理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高原病知识问卷,2011年3月7和8日,让高原旅行导游人员在培训前、培训后2次填写问卷,根据填写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65.7%的高原导游人员是首次接受高原病知识培训.培训后对高原病的知晓率从66.7%提高到82.8%(x2=6.709,P <0.01),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另外,培训后,会积极将高原病知识告知旅行人员的导游比例从77.1%提高到88.2%,对高原病症状的认识、发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处理措施及旅行人员进藏后的自我监测指标的认知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通过培圳可提高高原导游人员对高原病的知晓率,加强对高原导游人员及旅行者高原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置管长度及禁食时间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科住院163例咽下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不同的置管长度,并予不同禁食时间,观察其洗胃效果。结果置管长度为"前额正中发际-脐"的新生儿洗胃效果优于常规组,禁食6 h后喂奶,呕吐发生率最低。结论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置管长度采用"前额正中发际-脐",并禁食6 h的洗胃效果优于传统洗胃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西藏高原的入境旅行者死亡原因分析,为减少和避免高原环境或气候对高原旅行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2000年-2004年11月从拉萨口岸、樟木口岸及普兰口岸出境尸体申报的资料.结果5年中,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旅行者死亡人数为5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最高死亡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死亡年龄为54岁.其中急性肺水肿死亡占27.78%,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占12.96%,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占9.26%,交通事故死亡占9.26%,高山跌落致内脏损伤死亡占1.85%.结论根据54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高原综合征和高原加剧的疾病而死亡者占死亡人数的一半.因此,应加强对到高原旅行人群提供咨询和预防知识的教育,建议他们旅行前到相关医疗机构或国境旅行保健机构进行体格检查,并掌握和了解高原旅行健康知识.高龄旅行者如果有心、肺、脑、肝、肾和严重贫血以及患有高血压的人不应盲目进入高原.对高原病要早发现、早转移安全地以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开放口岸传染病本底调查既是了解当地传染病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又是传染病防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防止传染病通过口岸传入和传出以及健康咨询和防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亚东口岸468A;各类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检测包括HIV、梅毒抗体、乙肝两对半、HCV、ALT,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收入、生活饮食习惯、预防接种史、水源情况、输血/献血史、卫生习惯,以及亚东县即往疫情流行时间、范围、病种、人群死亡情况、疫情处理、从业人员的管理等。结果共检出四种传染病60例,总检出率为12.82%,四种疾病的分别检出为HBsAg检出率8.76%,占检出总数的68-33%: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99%,占检出总数的23.33%:HCV检出率为0.43%。占检出总数的3.33%:结核检出率为0.64%.占检出总数的5.00%,其中3例表抗阳性者同时重叠有梅毒感染,3例均为小三阳。不同性别间四种传染病的检出χ^2=3.43P〈0.1;已婚与未婚中四种传染病的检出无显著差异;四种传染病在不同民族中的检出χ^2=10.35P〈0.01;不同年龄与四种传染病的关χ^2=5.62P〈0.500;不同经济收入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12.50P〈0.05;不同的饮食习惯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2.60P〉0.100;在不同职业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8.76P〈0.50:不同居住条件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1.36P〉0.500;不同文化程度与四种传染病的关系χ^2=5.43P〈0.500。41例HBsAg阳性者中4人曾有献血史。468名检测中ALT异常者占总检出数的7.91%。结论亚东口岸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的危险性较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口岸卫生检疫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协同地方疾控部门联合加强口岸传染病检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西藏国境口岸目标人群艾滋病(AIDS)高危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HIV)传播的有效方法,并可以提出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对策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4月-9月对四个口岸的目标人群为干预对象;对调查对象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活动;部分高危人群(酒吧、舞厅小姐)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评价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探讨、制定今后在口岸目标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案和措施。结果西藏口岸目标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干预前后有明显效果: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22.19P<0.001;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44.54P<0.001;不同文化程度间艾滋病传播途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255.841P<0.001;不同职业间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培训前后有显著差异χ2=317.094P<0.001;口岸目标人群对艾滋病行为态度有明显提高如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会到正规医院去的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χ2=41.376P<0.001;血液传播艾滋病但义务献血去正规医院和血液中心的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χ2=58.89P<0.001;同情和愿意帮助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人数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χ2=45.129P<0.001。结论对西藏口岸目标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普遍较低,经过本次的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有明显效果,通过宣传教育把有关预防知识交给群众,预防为主,群体预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是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