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测量喙突的解剖形态和空间相对位置,为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干燥、完整肩胛骨标本165例,左侧61例,右侧104例。测量喙突重要结构的形态参数:3个宽度,3个厚度,3个长度,4个距离,3个角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左侧和右侧喙突尖的宽度为(13.40±3.09~ 14.42±2.84)mm、厚度(8.41±1.51~ 9.07±1.63)mm、喙突尖到折返部长度(38.77± 4.54~40.77±4.55)mm、折返部到基底部长度(20.03±2.04~19.18±2.40)mm、喙突尖到肩胛上切迹直线距离(45.20±4.21~ 47.03±4.00)mm,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喙突的其它解剖形态和空间相对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研究对喙突的解剖形态和空间相对位置进行了全面测量,为肩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并有助于提高肩关节疾病的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I临床文献,通过统一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和删除题目和内容重复的文献,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结果从491篇有效文献中总结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味中药以及使用频率最高的6对药。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服中药功效主要以补肝。肾、强筋骨、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近10年文献初步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内服中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02至2012年收录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中药内服治疗KOA的临床文献,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统计中药内服治疗KOA的总体用药频次、药对频次.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共491篇,包括572味中药、23个药对,药物总使用频次为512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杜仲、川芎、独活、威灵仙、黄芪;药对总使用频次为891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牛膝和杜仲、黄芪和当归、桃仁和红花、独活和桑寄生、川乌和草乌、牛膝和当归、白芍和甘草、麻黄和桂枝、乳香和没药、黄柏和苍术.结论 近10年治疗KOA内服方的药物组成以补肝脾肾、祛风寒湿为主;药对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及益气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康宁胶囊对显性糖尿病肾病(DKD)脾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片,1片/d,和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1)。观察组西药使用同对照组,并服用肾康宁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24周或至Ⅴ期,并进行24周随访。记录治疗期和随访期病情进展至Ⅴ期的患者数量,或肌酐(SCr)翻版倍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进行治疗前后脾肾气虚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GF-β_1,NF-κB和PDGF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为57.9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6.539,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有效率为85.51%,对照组为65.22%,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高于对照组(χ~2=7.649,P0.01);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5.94%,对照组为33.33%,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619,P0.05);治疗后观察组Hb Alc,24 h Upr,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Hb,ALB和H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TC和T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TGF-β_1,NF-κB和PD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肾康宁胶囊内服治疗DKDⅣ期患者,能改善脾肾气虚证症状、减轻蛋白尿,能调节糖、脂代谢,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对DKD病情起到延缓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血清TGF-β_1,PDGF,NF-κB等细胞因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伴缓慢进展的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的一组肾小球疾病。其病理类型主要为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病,其共同的特点为肾脏双侧性损害的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8.
腓肠豆骨是临床上常见的人体籽骨,其引发的疾病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通过对腓肠豆骨及其引发的疾病进行了讨论,初步总结了腓肠豆骨在实际的临床中所产生的意义,希望能对腓肠豆骨的产生机制、生理病理、临床意义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损伤和退行性变有关。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为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压痛和反跳痛。随着研究的进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机制也渐趋明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发生机制。(2)神经机械压迫机制。(3)免疫学机制。(4)炎性反应机制。(5)神经根粘连机制。(6)微循环机制。(7)退行性变机制。对这些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可行性。现主要就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和分析近10年国内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文献中特殊中药应用现状。方法:通过统一检索式,委托专业文献查新人员检索万方、维普、CNKI三大数据库,再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资料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3个环节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药物分类、特殊用药前20位药物出现频次及出现百分率进行排序。结果:最终有效文献为491篇,其中出现特殊用药的文献有209篇。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特殊用药前20位的药物排序依次为川乌、细辛、蜈蚣、附子、土鳖虫、草乌、全蝎、半夏、胆南星、马钱子、桃仁、红花、乌梢蛇、水蛭、血竭、三七、延胡索、路路通、穿山甲、白花蛇;药物功效分类依次为祛风寒湿药、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息风止痉药、发散风寒药、温里药、温化寒痰药、化瘀止血药。结论:风、寒、湿三邪可能为膝骨关节炎的主要致病外因;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证出现的频率可能要比热痹证出现的频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