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当属中医学“疫病”范畴,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似,具有强烈传染性,甚至可迅速传播造成流行。目前尚无特异性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或疫苗问世。中医药曾在SARS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此次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专家号召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荐根据病情不同阶段予中医药辨证施治。本文以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参合辨证探析新冠肺炎的防治,探寻其病因病机、归纳治法治则、药物选用及提出预防措施,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提供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13年8月间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在11例病例中,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中~高密度圆形肿块8例,团片状致密影1例,毛刺样肿块1例,肿块伴小片状钙化1例。结论乳腺钼靶是乳腺黏液癌诊断的重要方法,掌握黏液癌的临床表现,结合钼靶检查所见综合分析是术前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13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25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来院拆除内固定时疗效评价:优7例,良5例,一般1例。患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克氏针松动或断裂、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缺血挛缩、肘内翻等情况。结论 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固定稳定,术后康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及放疗后局部复发的CT特点研究。方法纳入我院2000年1月-2015年1月进行CT检查并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患者200例。分析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图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另择取放疗复发的患者100例,分析患者的CT图像,并进行总结。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的200例患者中,经CT检查发现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有176例(88%)。其中咽后组、颈上深组、颈后三角区、颈中深组、颈下深组、锁骨上区淋巴转移率分别为59.7%、74.4%、25.6%、62.9%、49.3%、27.6%。而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以及腮腺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1.7%以及2.8%。162例患者增强扫描发现,淋巴结轻、中度强化患者95.51%,无强化患者1.28%,明显强化患者0.64%。在转移的淋巴结中密度均匀及不均匀的分别为50.6%、35.8%。6.8%出现大片坏死区,7.4%出现环状低密度区。鼻咽癌复发部位多为鼻咽部,本次观察94例均为鼻咽部复发,5例患者为单纯颅底复发,另1例为单纯颈部淋巴结复发;4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其中双侧颈部淋巴结复发20例,其余均为单侧复发。结论鼻咽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多为咽后及颈静脉淋巴,其CT下典型表现为密度均匀,较为规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CT表现,并分析其征象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术前均经CT检查,分析CT征象,并探讨CT征象如肿瘤大小、形态及生长方式等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胃部间质瘤31例,小肠19例,直肠7例,腹腔肠系膜3例。60例患者中极低恶性22例,低度恶性17例,中度恶性16例,高度恶性5例。肿瘤大小、形态、轮廓、生长方式及坏死情况与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具有密切关联,均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下肿瘤大小、形态、轮廓、生长方式及坏死情况与胃肠间质瘤恶性程度具有密切关联,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突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例。PVP组15例单椎体,10例2个椎体,4例3个椎体,共4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18例单椎体,10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共44个椎体接受治疗,每次压力注射骨水泥后,采用停留几秒钟,等待针管内的压力完全释放后再行下一次压力注射方法。[结果]6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16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PKP组20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本组无骨水泥渗漏等合并症。[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突畸形矫正效果更好。每次压力注射骨水泥后,停留几秒钟,等待针管内的压力完全释放后,再进行下一次注射的方法,有助于防止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62髋),患者均同时行CT及MRI诊断,并采用ARCO分期方法评价CT与MRI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比较两种方法典型征象的显示率。结果I~Ⅱ期股骨头坏死MR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两者对Ⅲ、Ⅳ期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侈0.05),两者对股骨头坏死的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I~Ⅱ期)股骨头坏死中,MRI对线样征、骨髓水肿、骨小梁结构模糊的显示率明显高于CT(P〈0.05),两者对局部囊变的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要明显优于CT,尤其对线样征、骨髓水肿等典型征象的显示率较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肺癌性空洞与结核性空洞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二者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空洞型肺癌及结核性空洞的CT表现,分析空洞壁及周围的影像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40例癌性空洞中厚壁37例,薄壁3例;其中35例为偏心性,呈分叶状2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胸膜尾征23例,血管集束征31例,胸腔积液9例,伴卫星灶5例;40例结核性空洞中薄壁31例,厚壁9例;卫星病灶27例,偏心性空洞6例,有壁结节7例,胸膜尾征7例,毛刺征9例,纵膈淋巴结肿大8例。结论 CT对鉴别诊断肺癌性空洞与结核性空洞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