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A类鼠抗人A血型单抗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A血型物质MSS10%2×(A1)为抗原,经PEG细胞融合,获得两株分泌IgA类鼠抗人A血型单抗杂交瘤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为1024~2048,亲和力2~3s。其中2H10E11杂交瘤细胞经血凝特异性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吸收放散试验、红细胞标准谱细胞试验,表明2H10E11单抗仅对A血型红细胞特异。2H10E11细胞置液氮中贮存3年,复苏传代后分泌抗体能力不变。单抗置56℃水浴30min,-20℃和37℃反复冻融3次,效价不变。临床试用近百万人次,无一例错型,准确率100%。证明可以替代标准血清,用于临床血型定型。  相似文献   
2.
麻杏石甘汤解热作用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内毒性发热SD大鼠的体温及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11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剂量1组~剂量9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另10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成发热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相应量生理盐水或麻杏石甘汤.观察比较各组体温和6.0h体温反应指数(TRI6.0)变化,并测定血浆PGE2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麻杏石甘汤剂量1至剂量9能明显降低发热大鼠的最大温差(△Tmax)和TRI6.0,麻杏石甘汤存在量效关系,且降温效应为多波折曲线.此外,麻杏石甘汤能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浆PGE2水平.结论:不同剂量麻杏石甘汤对内毒素性发热SD大鼠的解热作用为多波折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组人红细胞内ATP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用萤光素-萤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了不同年龄组人红细胞内ATP含量,发现老年组和脐血组红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1.55±0.28mmol·L~(-1)RBC和1.56±0.25mmol·L~(-1)RBC,中年组和青年组红细胞内ATP含量分别为1.45±0.12mmol·L~(-1)RBC和1.42±0.12mmol·L~(-1)RBC,老年组和脐血组红细胞内ATP含量明显高于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4.
谈“入世”后中药行业的应用对策和出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镜入 《中成药》2000,22(5):376-378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始创于1971年,是国家重点扶植和支持的、以技术为支撑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集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中药提取生产基地,综合经济效益已连续三年在全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排名前五位。在中国“入世”即将圆梦的时刻,该集团确立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未雨绸缪,迎接WTO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老化和被氧化的红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了老化和被氧化红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化的红细胞和被外源性H2O2氧化的红细胞,其内ATP含量均明显降低,而麦芽酚对红细胞氧化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氧化红细胞内ATP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麻杏石甘汤中石膏剂量与解热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 以麻杏石甘汤原方用量为基础,维持方中麻黄、苦杏仁和炙甘草药量不变,仅改变方中石膏用量,另设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造模,造模后每0.5 h记录1次体温,统计结果并计算出体温反应指数(TRI);测定造模后6.0 h血浆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结果: 石膏用量变化的麻杏石甘汤及其去石膏方均能够降低LPS致热大鼠体温,同时降低血浆PGE2水平。与无石膏方比较,石膏加入方中后,各组在降低大鼠体温、降低血浆PGE2水平方面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半数有效量EC50 2.785 g·kg-1;治疗窗为[D]20~ [D]80 2.218~3.497 g·kg-1;阈剂量 2.218 g·kg-1结论: 麻杏石甘汤去石膏方具有弱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汤剂中含有的甘草甜素、苦杏仁苷及麻黄的作用有关。当石膏加入方中,解热效应迅速增强,并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达到最大效应,即使再增大石膏用量,解热效应持续维持在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普配伍使用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AA大鼠关节炎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来氟米特组、雷公藤多苷组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来氟米特配伍组;来氟米特20 mg ·kg-1 ig,1次/d;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多苷20 mg ·kg-1 ig,1次/d;配伍组:来氟米特20 mg ·kg-1 ig,8 h后,雷公藤多苷20 mg ·kg-1 ig,1次/d均于造模后14 d开始给药,连续处理21 d。治疗后,观察AA大鼠足爪肿胀程度及关节炎指数(AI),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IL-4和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① 相较于AA模型组,来氟米特组、雷公藤多苷组和配伍组中大鼠足爪肿胀程度及AI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其中以配伍组大鼠关节炎症状改善最为明显(P<0.05)。② 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IL-6和PG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经过治疗后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以配伍组降低最为显著(P<0.01或P<0.05);③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4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组中AA大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降低,而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配伍组变化最为明显(P<0.01)。结论: 雷公藤多苷和来氟米特联合使用可显著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关节破坏,减轻A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日常护理措施,分析其对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和康复期的日常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期日常护理之后,痊愈21例,好转16例,护理的有效率为92.5%;且患者在康复期护理过程中,无1例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者机体不良反应。患者出院之后,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期,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感染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日常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 mm × 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1 %甲酸(B),梯度洗脱0~30 min,5 %→20 %A;30~40 min,20 %→25 %A;40~60 min,25 %→29 %A;60~65 min,29 %→32 %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 ℃;进样量:20 μL。结果 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分别在0.0280~0.448 μg(r = 0.9998)、0.0164~0.262 μg(r = 0.9999)、0.113~1.81 μg(r = 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 = 6)分别为103.4 %(RSD = 2.77 %)、98.3 %(RSD = 2.58 %)、95.2 %(RSD = 2.49 %)。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抗AB血型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AB血型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鉴定*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徐镜庾蕾熊江霞王晓琴陈华堂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1]的问世、血型单抗的产生为人类ABO血型分型提供了新的手段。本室继1990年研制成抗A、抗B和抗H血型单抗后[2、3],现又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