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医家皆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只宜用于湿热内蕴兼表的诸证,文章将探讨本方的证治及组方思路并对本方证的临床病案举隅,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宣畅肺气,发散瘀热,故可运用于湿热内蕴而并不兼表的诸多病证中。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至今仍是所有中医医师提高临床疗效的法宝。在《伤寒论》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就是把“铁杆中医”的情怀融入课堂教学,坚守“经典为根、临床为本”,经典教学与临床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经典之魅力,从骨子里喜欢中医,坚守临床是中医发展之源、立足之本,根植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诠释伤寒、运用伤寒、发扬伤寒,与时俱进,使之具有强大生命力,为推动中医经典理论发展与运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此团队坚定以“经典为根,临床为本”的课程建设理念,以构建贯穿中医人才发展全程的《伤寒论》六阶梯课程体系为核心,整合两个临床实践基地,拓展三个教学平台,创新四种教学方法,丰富五类教学资源,改革评价方式,建设教师、医师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全方位促进经典课程改革,打造《伤寒论》金课。通过20多年的构建与实践,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4.
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的《伤寒论》慕课课程,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效工具。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伤寒论》慕课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对慕课背景下的当前经典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眩晕一证,临床极为常见,其病因病机亦较为复杂.黄家诏教授治疗眩晕病症以补虚泄实,调整阴阳为主要治疗原则,活用经方与时方治疗各种眩晕,临床疗效显著.现将黄家诏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分析李赛美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处方用药经验。 方法: 收集李赛美教授门诊治疗2型糖尿病的200例病历,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建立形式背景,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分析李赛美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处方用药经验。 结果: 李赛美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时注重疏肝健脾补肾,处方用药灵活多变,总以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方以药成为特点。 结论: 基于数学属性偏序表示原理的知识发现方法,能有效发现李赛美教授诊疗2型糖尿病的处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逆流挽舟法开创于汉代张仲景,继之刘完素阐经发挥,至清代喻嘉言精研治痢之法,将逆流挽舟法明确为治痢之治疗大法之一,大大丰富了中医异病同治的内容。自清季以降,更是多有发挥,适应症范围更加广泛,禁忌益加明晰。  相似文献   
8.
9.
介绍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临床应用经验。《伤寒论》中的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桂枝、白术共5味中药组成)是治疗小便不利的著名方剂。李赛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五苓散的基础上,以薏苡仁代替猪苓,并加乌药、黄芪、熟附子,即自拟加味五苓散,加强了补气健脾及温阳利水之功,用于治疗各种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小便不利且证属下焦虚寒、水湿内停的蓄水证患者,疗效显著。李赛美教授自拟加味五苓散的组方思路及其应用可为临床治疗以小便不利为主诉且属虚寒型蓄水证者提供辨治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角药即三味药之间的系统配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将彼此中药性味、七情、归经的异同转化为优势,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方剂配伍,提高临床效率。而角药首现于《伤寒论》,并且广泛体现于张仲景提倡的八法中,其中在补法中,张仲景对角药的配伍范围甚广,配伍思维极为巧妙。角药,以三为要,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1],构成三味中药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完整的圆运动,用圆运动理论阐释《伤寒论》补法中角药的运用规律,更有助于后代人理解张仲景关于角药配伍的思想过程,以便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