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嵌合型Down氏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同胞兄弟均患病者更为罕见,国内尚未报道。现报道二例。 [例一] 男,年龄11个月,足月顺产,出生体重为2.5kg。动作少,呆板,不会叫“爸爸”,“妈妈”,不能翻身,不会坐,爬,站。舌外露、常流涎,时有吐奶,喉常有痰滞音,发音尚可。母乳喂养,奶量尚足。 体检:呆容,毛发细卷,眼裂小,两眼距宽,鼻根低平,腭狭、半张口,舌常  相似文献   
2.
手术在桥本氏病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Hashimoto'sdisease,HD)合并有其它甲状腺疾病的手术应用和指征。方法总结我院1993年1月~1997年12月甲状腺手术病例986例,病理证实为HD的31例,对合并症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甲状腺癌5例;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有气管压迫症状4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结论应注意对无症状而伴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HD患者的误诊,HD可合并腺癌;HD如伴有孤立的结节或压迫症状,抑制治疗无改善则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分析保存前温度及存放时间对血站血液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献血者血液分别保存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再转存于4 ℃中,检测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pH及K+水平改变.结果 保存前采集的温度越高,保存时间越长,则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值越高,pH值则越低呈酸化趋势,而K+浓度越高.结论 保存前的放置温度、保存时间等因素对血站血液质量影响明显,应控制采集时的温度,减少保存时间,防范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穿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诊断甲状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行细胞学检查,结合穿刺细胞液相关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43例。术前均穿刺有疑问之甲状腺结节,作细胞学检查,同时结合免疫组化半乳凝集素-3、CK19、TPO进行分析,与手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作比较。①在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良、恶性病例中,细胞免疫组化指标仅作为参考。②而在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恶性时,免疫组化表达为半乳凝集素-3、CK19均阳性、TPO阴性者,作恶性诊断论;当表达为半乳凝集素-3、CK19均阴性、TPO阳性时,则作良性诊断论;其他种类表达归为可疑诊断。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术前细胞学诊断为乳头状癌者21例,可疑恶性14例,良性病变8例;14例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恶性的病例,结合免疫组化,10例诊断为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3例腺瘤。术后病理确定为乳头状癌31例,滤泡状癌2例,髓样癌1例,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43例细胞学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62.8%。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90.7%,敏感性82.4%,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均为60%。结论:半乳凝集素-3、TPO和CK19检查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穿刺液的免疫组化分析,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手术室周转的护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人民医院60例行甲状腺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因素,包括手术巡回、器械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体重、性格类型、工作经验。先通过组间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室周转的护理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室周转的护理因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手术期巡回护士的性格类型、体重、工作经验,巡回护士的工作经验等4个因素是影响手术室周转护理方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良好的护理能加快手术进程,提高手术室周转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对麻醉护士角色定位的差异,促进麻醉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按照方便抽样原则,选取广州市和中山市共9所拥有麻醉护士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分别对50名麻醉护士和141名麻醉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醉护士与麻醉医师在麻醉用物准备及用后整理、麻醉操作配合、麻醉护理科研3个方面对麻醉护士的角色期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麻醉护士要客观认识自身能力,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有目的地学习;麻醉医师要根据麻醉护士的角色特点安排其工作,保持其工作热情,实现其自身价值;护理管理者要为麻醉护士创造良好的施展其才华和专长的平台,为麻醉护士提供必要的角色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访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术前须知以及麻醉前谈话,实验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探视。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巡房探视次数进行比较,并记录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巡房探视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多(均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的围术期访视在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